数据共享“破壁” 智护民生“钱袋”
——广西跨部门数据共享筑牢社会保险基金安全网

广西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决策部署,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联合12个部门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13部门关于建立自治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风险防控数据共享比对机制(试行)的通知》,全面推进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数据共享,深化数据多元化应用,构建起高效、精准、安全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风险防控体系,为保障民生福祉、维护基金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
“总对总”统筹联动,夯实数据共享组织根基
坚持“数据赋能、协同治理”理念,建立起跨业务、跨部门、总对总的省级数据共享机制,实现数据多元联动、状态联查、服务联通。一是建机构,凝聚协同合力。联合自治区高级法院、残联合会、公安厅、民政厅、司法厅、住建厅、卫生健康委、退役军人事务厅、市场监管局、大数据局、医保局、税务局等12个部门,建立自治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风险防控数据共享领导机构、联络员团队,凝聚起跨部门协同的强大合力。二是建机制,提升联动质效。建立数据比对工作机制,依托广西壮族自治区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打通部门间数据壁垒,将“数据孤岛”汇聚成“数据海洋”,实现社保业务数据与公安户籍、民政殡葬、司法服刑、卫健死亡、市场监管企业登记等13个部门24个关键信息的实时互通与智能比对。建立数据共享比对会商机制,制度化、常态化会商研判,提升数据联动质效。三是定规则,规范共享流程。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13部门关于建立自治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风险防控数据共享比对机制(试行)的通知》,明确各部门的数据共享职责和流程,规范数据共享的标准和要求,确保数据共享的有序进行,为防范基金风险筑牢“数字防线”。四是强保障,守住数据安全。在数据共享过程中,严格执行数据安全管理制度,采取多重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确保数据在传输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守住数据安全的底线。
“数对数”实时核验,筑牢社保基金安全防线
聚焦“假人”冒领、死亡冒领、服刑人员违规领取等突出问题,通过跨部门数据共享比对,打出风险防控“组合拳”,切实守护了群众的“养老钱”“保命钱”。一是“实时”防控,即时防止欺诈骗保。依托公安部门的户籍人口、死亡注销、身份证办理等信息,即时核查参保人员生存状态,实现参保人员信息实时更新、动态监测。2022年以来,累计核验新参保人员身份信息超302万笔,从源头杜绝虚假参保、冒用他人身份参保等违规行为。二是“动态”防控,及时堵塞监管漏洞。通过民政火化信息、卫健医学死亡数据,精准识别已故人员继续领取待遇违规行为;结合司法部门的服刑人员信息,严格管控服刑人员多发冒领社保待遇。市场监管部门的企业开办、注销数据,实现企业社保登记“一键同步”,避免因信息滞后导致的漏缴、错缴风险。2024年7月至2025年8月,通过待遇发放前数据比对发现疑点数据428人,核查确认多享受待遇114人,追回金额243.68万元。三是“闭环”防控,实时严守安全底线。建立“数据共享—疑点核查—反馈整改”全流程机制,利用共享数据嵌入系统,设置风险防控筛查规则,自动进行校验共享比对,及时排查风险隐患,确保疑点数据“清零见底”。
“端对端”服务群众,释放数据共享民生红利
以数据共享为抓手,推动社保公共服务供给端从“被动受理”向“主动服务”转型,实现社保公共服务消费端“少跑腿、好办事”。一是数据支撑,服务扩面。与公安、卫健、民政数据实时共享核验,建立并做实全民参保技术数据台账,掌握户籍人口、常住人口、新参保人员信息,为实施精准参保扩面工作提供数据支撑。截至2025年8月底,全区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115.70万人、576.87万人、684.60万人,完成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下达全年任务的101.24%、100.32%、101.72%。二是数据融合,服务通办。以“数智赋能+系统集成”为核心,整合全区80多个社保经办系统平台,建成全区统一的广西“数智人社”信息系统,实现全区社保经办系统联通和业务协同。截至目前,全区社保公共服务事项100%“全区通办”“网上可办”。三是数据集成,服务联办。聚焦“职工退休”“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企业信息变更”等“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依托自治区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加强数据统筹,推动业务流程和数据共享同步再造,实现“群众办一件事、多部门协同办”,让服务从碎片化走向整体化。四是数据分析,服务智办。创新打造“广西领取社会保险待遇资格核查平台”,集成3个部级、5个区级部门共8类数据资源,通过数据信息比对,自动识别待遇领取资格状态,精准生成“具备资格人员名单”。截至2025年7月,累计为全区704.35万待遇领取人员提供“无感认证”服务。(廖列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