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要闻

瑶山职教突围路上的筑梦人

——记大化瑶族自治县职业技术学校校长操柏松

2025年09月10日09:41 |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小字号

2024年12月,操柏松受邀参加中国人民大学深圳论坛“2024--首届教育家前海论坛”并发言。广西大化融媒体中心供图
2024年12月,操柏松受邀参加中国人民大学深圳论坛“2024--首届教育家前海论坛”并发言。广西大化融媒体中心供图

“还有两年就退休了,按惯例已不在提拔考量之列了,但操柏松一回到深圳就被委以校长重任——这说明什么问题呀?”粤桂协作广西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工作队负责人的这番话,既是对操柏松这位教育工作者专业能力的肯定,更是对一段山海情深帮扶佳话的生动诠释。

操柏松是一位有着34年教龄的高级讲师,1991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应用数学专业,2022年7月从广东省深圳市宝安职业教育集团来到大化,肩负起大化职业技术学校的帮扶与办学重任。

“刚走进这所学校,内心便感到一阵强烈的刺痛,也感到肩上责任的重大。”操柏松坦言,校园的破旧尚在其次,更让人忧心的是生源“招不来、留不住”的困境。

在大化职校的发展史上,操柏松的名字注定与一场深刻变革紧密相连——他让这所深陷困境的职校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实干破局 重塑职教生态

招生,是职校的生命线,更是瑶山家庭希望的起点。

然而,早在2014年,学校全日制招生仅招到39人,这种尴尬的困局持续多年。

操柏松到任后,立即组建“行政干部+教学老师”招生小分队,亲自带队翻山越岭,深入全县10余个乡镇开展职业教育政策宣传。在都阳镇初级中学的操场上,他对着犹豫不决的毕业生们讲述技能人才的成长故事;在大化镇古江安置区的家长会上,他耐心解答家长们的疑虑:学技术能就业,考本科能升学,职校生的人生不是单选题……

同时,带领“组团式”帮扶团队,通过“点对点”精准指导,“手把手”悉心传授,把东部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和优秀管理经验植入受援学校办学治校全过程,推动办学质量系统性提升。

硬件设施的改善同样迫在眉睫。操柏松多方奔走,争取粤桂协作等资金2000多万元,优化学校基础设施。崭新的“深圳楼”教学楼拔地而起,粤桂图书馆藏书日益丰富,舒适的运动中心成为师生们释放活力的天地。他还动员深圳爱心企业捐赠校服2500套、数字化教学资源价值40万元,甚至动员自己的同学及曾教过的学生捐建“大爱池”“规矩园”“百花广场”等十余处校园景观……整个校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洋溢着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要让孩子们在最美的环境里,遇见最好的自己。”操柏松说。

在他的努力下,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吸引力不断增强,今年秋季学期一开学,便招到新生760余人,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匠心筑梦 培育技能人才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操柏松深谙此理,他精心组织实施“青蓝工程”,让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帮扶;选派骨干教师赴深圳、西安等地培训学习;邀请10余批专家到校开展职教高考等主题授课。

这些举措很快结出硕果:覃彬宁名班主任工作室被纳入自治区培育建设,余文龙老师获评“全国技术能手”,汽车教师团队斩获广西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课堂教学赛项二等奖,蓝莹老师荣获自治区班主任能力大赛一等奖。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为学校教学质量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学生培养方面,操柏松创新构建“文化+技能+综合素养”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他坚持每周举行“国旗下讲工匠故事”活动,用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心和报国志;举办技能节,设置24个赛项,以赛促学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学生赵冉获广西青少年击剑锦标赛冠军;覃万恒获国家技能大赛二等奖;2025年,在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大化职业技术学校荣获金银铜牌29枚。

最令人振奋的是,落实职教高考政策,开展文化与专业课辅导,搭建畅通的升学通道。2023年,3名学生被本科院校录取,实现办学34年来本科升学零的突破;2024年,这一数字增加到11人;2025年达到17人。学生陈炫烨没有参加中考,却在高考班中实现逆袭,以全区专业课第一名的成绩考入百色学院,大学期间斩获25项奖项,成为“中职生也能出彩”的生动榜样。

真情滋润 守护成长之路

在操柏松看来,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能,更要有温度和力量。他经常深入学生中间,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当发现有些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面临辍学风险时,便立即行动起来。

他联系深圳爱心人士资助20名困难学生每人1000元;为3名本科新生募集7.2万元学费;他成立粤桂班,推动粤桂协作工作组为脱贫户学生发放生活补贴。更令人感动的是,当学生覃万恒获得国家级技能大赛奖后,操柏松自掏腰包购买动车票,邀请其远在广东务工的家长回校分享喜悦。

“操校长待学生,比自家亲人还用心!”学生家长的一句感慨,道出了操柏松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在他的影响下,整个学校形成了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良好氛围。如今漫步校园,随处可以听到清脆的“老师,您好!”的问候声,看到学生们自信阳光的笑容。

2024年7月,操柏松任期届满。面对瑶山孩子的挽留和大化教育局的恳请,他选择了留下:“瑶山职教的突围刚见曙光,我不能走。”这句话简单却有力,道出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三年来,操柏松推动瑶山职校在国家级荣誉、校园硬件等多个领域实现35个“零的突破”。出色的表现,使他于2023-2024年连获“河池市优秀校长”等荣誉称号,且受邀参加中国人民大学深圳论坛“2024--首届教育家前海论坛”并作经验交流发言。但他始终谦逊如初:“我只是一个穿针引线的人。真正的力量,来自这片土地上的师生们。”

从深圳到大化,从特区到山区,操柏松以真心真情,点燃瑶山职教希望,照亮瑶山儿女成长之路,不仅是粤桂协作的生动实践,更是教育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鲜活注脚。(韦哲 陆荣斌)

(责编:许荩文、叶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