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查+疏通+科技守护 桂东公路部门织密防汛安全网

![]() |
藤县公路养护中心技术人员使用无人机对路面进行检查。李炎桦摄 |
在桂东地区,国省干线公路如同密布的毛细血管,串联起城乡、山区与平原,肩负着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桂东公路发展中心负责养护的1561公里公路,每天有上万台车通行,是当地农产品外销、物资运入的关键通道。然而,桂东地区地形复杂、水系丰富,多数公路依山傍水,汛期暴雨频发,路面积水、路基垮塌等问题时有发生,不仅缩短公路寿命,更严重威胁群众出行安全。面对这些水患难题,桂东公路发展中心积极行动,以落实上级“给水找出路”专项行动为契机,全面织密防汛安全网,打响这场守护汛期公路安全运行的硬仗。
汛前准备,精准排查“水隐患”
汛期来临前,桂东公路发展中心建立“三级巡查制度”,由中心机关牵头组建排查小组,实施1561公里公路“包保”责任制,明确路段负责人以落实责任;组织人员参加培训,学习公路应急处置知识与本年度防汛方案,明晰危险路段管理和突发情况应对措施,保障公路畅通。秉持“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理念,按“六到位”与“四个及时”要求,全面启动隐患排查,构建防汛安全体系,确保安全度汛。
自3月起,响应交通运输部部署,桂东公路发展中心与应急、自然资源、水利等部门开展专项联合行动,搭建“防汛联防平台”,实现灾毁数据共享,精准识别公路危险点位。该平台还能实现雨水、路面监控及卫星云图信息共享,及时发布气象预警信息与汛情,为公路防汛提供精准预警。为消除边坡塌方隐患、整治排水问题,桂东公路发展中心遵循“给水找出路”原则,组织养护人员清理边沟、排水沟淤泥等杂物。在弯道高处安装水流引导设施,解决V形山坳积水的水流衔接问题,对排水不畅地段硬化加固涵洞与排水沟连接部位,及时修补松动脱落砌体。
数据最能直观体现整治成效。截至目前,桂东公路发展中心直属的县级养护中心累计疏通涵洞1581座,清理排水系统83公里。通过开展这一系列整治工作,公路水毁情况相较于去年减少65%,汛期公路通行安全得到更好保障。
多措并举,变“被动抢险”为“主动防御”
为形成防灾减灾合力,防患于未然。桂东公路发展中心在“给水找出路”专项行动的统一部署下,抢在汛期来临前,全力疏通修补公路沿线排水设施,将排水系统在汛期中增强洪水防御能力整治作为核心攻坚点,针对涵洞、急流槽、排水沟等关键节点实施有针对性治理,变“被动抢险”为“主动防御”,针对不同的隐患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全力疏通公路的“排水网”,为汛期公路打下坚实基础。
当遇到排水系统堵塞这类紧急状况时,养护职工采用“人工加机械”的方式进行处理。组织专业队伍,使用铁铲、扫帚清理边沟与排水沟内的泥沙和落叶,同时调配挖掘机、吸污车等机械设备疏通涵洞。涵洞宛如跨越沟壑的“输水隧道”,大多呈圆管形或箱形,内部有0.3%至0.5%的坡度,可依靠重力使水流通过。运用机械设备作业能够迅速疏通堵塞的涵洞进出口,确保在24小时内使排水设施恢复畅通。
当遇到难以处理的隐患时,桂东公路发展中心通过组织专家团队研究方案,制定详尽的“治理计划”。例如国道355线K1384+320路段,河边挡土墙基础被河水冲刷掏空15米,情况危急。施工队先修筑围堰阻挡河水侵蚀,再用“注浆加固加混凝土浇筑法”加固基础。挡土墙为衡重式结构,高5至8米,底部设排水孔,通过反滤层排墙后积水防倾倒,混凝土加固如披“铠甲”。为方便检查维护,还修建步检道并安装监测设备,实时掌握防汛情况。
在国道355线K1401+990段临河边坡,因易受雨水冲刷、结构不稳定,桂东公路发展中心采用格宾石笼挡土墙防护。该挡土墙由六边形金属网笼拼接,内装20至30厘米大小石块,结构有弹性,能适应边坡微小变形,石块缝隙可让水流过,减少墙体冲击力,还与周边环境协调。同时,对沿线排水沟全面升级,增设沉泥井和急流槽台阶。沉泥井每隔50米设一个,深1.2米,可拦截泥沙,防下游管道堵塞;急流槽设于陡坡路段,台阶状结构可减弱水流冲击力,避免冲刷路基。
科技助力,公路畅行“水无忧”
依托AI边坡监测系统实现边坡位移主动预警、利用无人机全面勘察公路受损情况、应用“硬化加固+防渗处理”施工方法构建隧道“外防冲刷、内防渗漏”双重防线……在这一轮桂东公路汛期保畅工作中,一系列新技术、新工艺也得到了应用。以前经常因积水出问题的路段,如今焕然一新。
在前期排查中,运用科技手段提高效率与准确性。用无人机巡查高大边坡,捕捉细微变化;采用地质雷达探测路基内部情况,如国道355线K1383+250路段,排查人员利用监测设备记录相关情况,结合资料为治理提供依据。
此外,还建立隐患动态监测系统,在关键部位安装传感器,实时监测数据,异常情况系统立即报警,确保隐患早发现、早处理。如国道321线濛江镇路段新加装的“AI边坡卫士”通过视觉相机锁定边坡靶标,用图像识别技术和深度学习算法实时分析拍摄图像捕捉靶标毫米级位移。深部位移监测系统、钻孔倾斜仪等设备深入土层,测量倾斜变化感知深层岩土体位移。水位、雨量监测仪关注水情,将水位上升过快或降雨量超阈值时传输汇总数据。数据经边缘计算技术在处理分析后,筛选关键信息经AI算法深度融合分析,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边坡安全监测体系。
桂东公路发展中心用实际行动,把“给水找出路”从一句口号变成了真实的成果。以前路面积水,影响行车安全的路段,现在车辆都能平稳通过;以前被雨水冲垮的路基,现在也得到了牢固的防护。公路养护人员的辛勤付出,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出行的便利、顺畅和安全未来,桂东公路发展中心会继续坚守岗位,不断改进排水治理办法,尝试新技术、新方法,确保公路在风雨中始终畅通,保障老百姓安全出行。(张凯 左森)
![]() |
昭平公路养护中心组织人员对国道355线马江至五将路段低冲桥汛期水毁情况进行排查。何先翠摄 |
![]() |
蒙山公路养护中心养护职工对国道241线汉豪乡附近公路水沟进行清理。潘珏云摄 |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