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

语言桥连瑶乡情 青春筑梦同心圆

2025年09月03日21:48 |
小字号

8月24日至30日,广西凌云县沙里瑶族乡党委政府与百色学院“党徽映瑶乡”推普先锋队携手,组织13名师生深入瑶寨村落,开展以“推普助振兴·同心筑梦行”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纽带,创新采用“理论宣讲+实践浸润+文化创新”三位一体模式,在瑶乡大地播撒民族团结与乡风文明的种子,用青春行动书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篇章。

集市推普,搭建民族团结“连心桥”

“‘四是四,十是十’,哪位乡亲来试试?”清脆的普通话回荡在市集上空,村民们纷纷驻足、踊跃参与。正值赶圩日,队员们走进热闹集市,开展“推普大闯关”趣味活动。现场发放《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宣传册100余份,并通过“普通话大挑战”游戏帮助村民纠正方言发音。团队还深入弄丁、那仰、那坝等村,完成90余份推普与乡村振兴认知问卷。受访者认为“普通话让跨民族交流更顺畅”,普遍认同“学好普通话有助于融入现代生活”理念。

“我们发现,瑶乡年轻一代普通话普及率已达100%,但中老年人仍存在‘不敢说、不会说’的困境。”队长甘冬菁介绍。团队特别设计“家庭推普包”,内含推普手册、亲子共唱曲目和小礼品,以“小手拉大手”的方式激发全家学普的热情。

墙体彩绘,绘出民族团结“活课堂”

在弄丁村,队员们执笔为媒,以墙为纸,开展“共绘同心圆”主题墙绘创作。58.78平方米的墙面上,民族团结标语、瑶族传统纹样与现代艺术元素交相辉映。美术专业队员白云泽介绍:“我们融入了瑶族蓝靛染的特色靛蓝,墙绘中的‘翅膀’象征沟通与腾飞,‘手拉手’图案则由瑶族儿童亲手印就,寓意各族儿女心手相连。”

这面文化墙迅速成为村里的“网红打卡点”。“这画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我们是一家人。”村民刘国强带着女儿在墙前合影喜不自胜。如今,墙体彩绘不仅美化了村容,更成为瑶乡一道“抬头可学、驻足可感”的民族团结教育风景。

助农直播,开辟乡村振兴“声力军”

团队聚焦蓝靛染制品、绣球、服饰等非遗手工艺,开展“同音助农”直播培训。在那仰村“打蓝靛”非遗展示馆,队员们从普通话发音技巧,到产品卖点提炼,为20余位村民系统授课。“直播时要突出‘非遗手作’的独特价值,语速放缓,让更多人听清、听懂、爱上我们的文化。”队员刘婧茹一边示范一边讲解。

村民李大姐欣喜地分享:“以前只能在本地卖,现在通过抖音直播,产品卖到了县市甚至更远,今年光是普通话直播就帮我卖出了20多件蓝靛染工艺品,销售额超过2000元。”标准的发音,成为连接乡土与外界的新桥梁。

文化传承,守护非遗根脉“新通道”

在蓝靛染作坊,队员们向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学习扎染技艺,并录制双语教学视频,用普通话解说纹样寓意与制作步骤。“‘十、八角、图腾’象征五谷丰登,承载着瑶族人民的美好期盼。”那仰村党支部书记王林勤娓娓道来。一场直播吸引3万余人次观看,“非遗+普通话”的创新传播,让古老技艺跨越山海、焕发新生。

童心推普,培育团结“小使者”

在喜洋洋幼儿园,队员们带来“同音共语”推普课堂。孩子们齐声朗读童谣、共唱《让我们荡起双桨》、聆听民族英雄故事。6岁的金琪媛主动当起“小小推普员”,回家教奶奶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双语手作课上,孩子们一边创作、一边学英语,传统与现代在此温柔交融。副园长陆老师表示:“这样的启蒙,既扎根民族,又面向世界。”

活动尾声,“推普同心”游园盛会热烈开展。“词语加一笔变新字”、套圈赢礼品……孩子们眼神专注、笑声不断,老师们用清晰温柔的普通话引导规则、鼓励参与。现场欢呼阵阵、掌声连连,各族儿女在游戏中情感交融、心意相通。

“语言相通是心灵相通的基础。”团队指导老师潘玮表示,未来将持续建立“线上辅导站”,为瑶乡提供长期语言支持,让文明之花开遍瑶乡,让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牙宏威 刘宗升)

来源:凌云县委宣传部

(责编:李敏军、许荩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