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县溶江镇:万亩葡萄串起乡村振兴“甜蜜链”

盛夏的灵渠河畔,一串串晶莹的葡萄缀满枝头,饱满的果粒裹着薄薄的果粉,在阳光下泛着诱人的光泽,整个葡萄园里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作为“广西葡萄之乡”,兴安县溶江镇深挖特色资源禀赋,以葡萄产业为抓手,通过优化品种结构、改良种植技术、创新销售模式等举措,走出了一条农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路。2022年,溶江镇以葡萄产业获评“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十亿元镇”。
从“靠天吃饭”到科技赋能,溶江葡萄迈向精品化发展
溶江种植葡萄历史悠久,从80年代第一株葡萄幼苗的栽下,历经40年的深耕细作,全镇的葡萄产业已形成多元格局:以巨峰葡萄为核心,搭配夏黑、京亚、阳光玫瑰、妮娜皇后等10多个品种,实现了早、中、晚熟品种的错峰上市,全年鲜食葡萄供应不断档。
为何溶江葡萄能拥有独特风味?其一,得益于优质水源的滋养。溶江地处漓江源头和古灵渠河畔,得天独厚的水土条件,使得葡萄糖度稳定在18%以上,造就了脆嫩无渣、甜蜜沁喉的绝佳口感。其二,归功于标准化的种植技术。从2000年开始,全镇大面积推广葡萄避雨栽培和标准套袋技术,让葡萄在生长、开花及结果期不受雨水影响,有效防治和减轻葡萄病虫害的发生;同时采用水平棚架、“V”型架式、滴灌等先进设施,既节约用水量,又实现精准灌溉。
为迈向精品绿色发展道路,溶江镇积极邀请区、市、县三级葡萄种植专家进行技术指导,组织6家种植户开展精品葡萄种植试验,大力推广葡萄标准化生产、控产提质、水肥一体化、高效配方施肥、绿色病虫害防控等技术,实现葡萄优品率达95%以上。2024年,全镇葡萄种植面积达8万亩,产值高达16亿元;“优果优价”的背后,是标准化种植给予的品质保证。
从传统渠道到产销对接,溶江葡萄实现市场化突破
传统的销售模式,中间环节多,销售成本高,基本上只能在广西区内销售,大大限制了葡萄销售半径。为进一步拓宽葡萄销售路径,溶江镇创新推出了线上线下联动营销的“组合拳”。
2023年,全镇引进了果之道、果之鲜等电商物流企业,提供全程冷链、点对点配送等核心服务;依托顺丰“大当家”、邮政“邮乐网、邮乐小店、极速鲜”商城等自有电商平台,构建起“线上销售+线下寄递”的全新模式,葡萄当日可直达广州、南宁等地。今年,果之道公司在溶江投放无人揽收车2台,将葡萄从村级揽收点运输至莲塘村葡萄物流中心,不仅大幅降低了人工成本,揽收效率也显著提高,为果农带来了更为便捷的服务。
线下推广同样发力。组织唐叔家庭农场、力创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参加兴安葡萄区域公用品牌巡回推介会,面向全国经销商、消费者推广溶江葡萄,持续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8月7日,以“绿动葡香 链创价值”为主题的2025年广西兴安葡萄产销对接会在兴安召开,兴安灵渠葡萄产业核心示范区、满家山村巨峰葡萄种植基地作为参观点,吸引各地采购商齐聚。大家深入产业一线考察交流,直观感受溶江葡萄的优良品质与产业实力,为后续产销对接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这里的葡萄,无论是果型、果色还是口感,都特别棒!”看着满家山村种植基地的巨峰自然果葡萄,北京新发地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马跃坤竖起了大拇指。
从单一种植到农旅融合,溶江葡萄实现全产业链发展
如何让葡萄保持“长红”态势?溶江镇在延伸产业链上积极寻求突破;依托兴安县葡萄协会落户溶江的契机,全力推动葡萄产业与农旅深度融合。建成桂林市首个农旅结合公园——兴安县灵渠葡萄公园(南园),精心打造“葡萄采摘体验游”特色路线,整合休闲观光、亲子采摘、农事体验等多元功能,让游客从“单一采摘”升级为“多元沉浸式体验”,感受从枝头到舌尖的新鲜与乐趣。始终坚持以葡萄为媒,举办“灵渠古韵美·兴安葡萄甜”葡萄电商系列活动,吸引各地游客前来打卡、采摘。在葡萄成熟的季节,五架车村乡村旅游持续火爆,游客一波接一波地来,村民们在家门口就吃上了“旅游饭”。
全产业链发展的成效,最终体现在群众的增收与生活改善上。葡萄产业带动1.1万农户年均增收近2万元,农户日子过得像葡萄一样甜滋滋。(李慧敏)
来源:兴安县溶江镇人民政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