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物流职业技术学院探索环保人才培养新路径 为八桂大地绿色发展注入“新动能”

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立项证书。
近年来,广西物流职业技术学院聚焦绿色产业加速升级、生态环保领域技术技能人才需求迫切的形势,联合区内20多家环保龙头企业,创新构建“四链融合(产业链、教育链、创新链、人才链)・五维协同(课程重构、实践赋能、科研反哺、师资融通、服务辐射)・三位一体(实体实训基地、虚拟仿真实验室、产业现场教学点)”高职环保人才培养模式,为八桂大地绿色发展输送了一批“接地气、能干事”的技术骨干。
“四链融合”让教育跟着产业走。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共同分析广西环保产业岗位需求,将污水处理、水环境监测等“1+X”证书标准融入课程,重构“模块化、阶梯式”课程体系;校企合作成果丰硕,例如,与广西中腾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合作编写并出版了《建设工程法律法规》教材,有效服务专业教学。实施“校内理论+企业轮岗+项目实战”培养模式,近两年已定向培养100余名技术骨干,不少毕业生成为区内工业园区VOCs治理、农村污水设施改造等项目的中坚力量。同时,学院积极拓展就业渠道,与广西国邦志成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申报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为学生高质量就业铺路搭桥。
师生参加2025年第十二届“挑战杯”广西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
“五维协同”让技能贴着岗位练。该校通过课程重构,将校企联合研发的“微电解协同过一硫酸盐处理有机废气”等10余项专利技术转化为教学内容;实践赋能方面,东方仿真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捐赠了价值21万元的实训软件,有效提升了虚拟仿真教学能力。组织学生参与30余项实际环保项目,在解决区域产业园区污染治理、乡村污水净化等问题中练本领;“双师型”教师深入企业攻关,带回最新案例反哺课堂。科研反哺与服务辐射紧密结合,师生团队与贵港市中赛环境监测有限公司共同研究的《贵港市VOCs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研究—以覃塘区产业园区为例》课题获得贵港市科技局立项支持;师生团队还开展“技术技能服务下乡”20余场,培训基层人员500余人次,让技术服务扎根壮乡大地。此外,依托产学研项目,如与广西维云再生资源回收有限责任公司合作的“一种废矿物油智能监测与回收连结物流结算闭环系统研究”,组织学生项目参加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西赛区选拔赛并获铜奖;与贵港市荣耀食用菌有限公司合作的《有“菌”相伴,“炭”讨生活》项目参加2023年贵港市创新创业大赛获三等奖;与广西环投水务集团合作的“电解协同微纳米泡耦合过一硫酸盐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研究”获得第十二届“挑战杯”广西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与广西大自然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的“陈腐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参加2025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广西赛区选拔赛获银奖,实现了科研创新、人才培养与竞赛育人的良性互动。
师生参加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广西赛区选拔赛。
“三位一体”实践体系破解实训难题。该校2000余平方米的校内实训基地夯实基础技能,利用先进的软件和数字孪生技术打造的虚拟仿真实验室模拟高危操作场景,20余个紧密合作的企业校外基地提供“沉浸式”岗位实战,形成“基础—模拟—实战”的阶梯式培养链条,师生参加2025年广西职业技能大赛生产事故应急救援赛项获得银奖,并获得参加世界技能比赛资格。这一模式已推广至区内外兄弟院校,惠及师生超1000人。
如今,该校环保专业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5%,学生在职业技能大赛、挑战杯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省级以上赛事中斩获40余项奖项。
从校园课堂到产业一线,从技术研发到生态守护,广西物流职业技术学院以培养高素质环保技术技能人才为己任,其深度融合产业、深度联动企业的育人实践正为八桂大地绿色转型注入“青春力量”。
许艺馨 摄影报道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