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原创新闻

农村饮水工程困境:解“渴”更需解“管”

覃心 何宁 雷琦竣 梁章晖
2025年08月04日09:00 |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小字号

“自2015年起,每年1至5月枯水期,广西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三洞村弄恒屯村民生活用水不足,希望能够解决当地群众长期安全饮水问题……”今年4月中旬,网友蒙先生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留言,迫切希望早日摆脱缺水困境。

作为典型的大石山区,大化县石山面积占总面积的90%以上,特殊的地貌导致地表持水性差。为此,在脱贫攻坚期间,当地政府在弄恒屯建设了2座容量为300立方米的集中供水水柜(以下简称集中水柜),并配套自来水管安装入户。然而,每逢枯水期村民依旧缺水,原因何在?记者深入大石山区展开调查。

大石山区深处的弄恒屯。人民网 梁章晖摄

大石山区深处的弄恒屯。人民网 梁章晖摄

旱季渴水,等下雨还是靠自己?

从县城出发,记者乘车沿盘山公路颠簸前行,经过约2个半小时来到弄恒屯。

放眼弄恒屯,村民房前屋后大多建有圆柱形的小型水柜。“这是我家自己建的水柜,雨水通过水管引到水柜,再从水柜输送到家里,没想过干净不干净,有水喝就不错了。”村民蒙阿姨指着屋后的水柜说。

村民自行修建用来储水的水柜。人民网 何宁摄

村民自行修建用来储水的水柜。人民网 何宁摄

地处大石山区的弄恒屯,村内没有河流也没有井水,村民主要靠储备山泉和收集雨水解决饮水问题,每年旱季吃水都成难题。

在这种情况下,村民的日常用水如何保障?“有雨水就喝雨水,雨水不够就买水。”

掀开自建水柜顶部的铁皮,村民蒙大叔向记者展示家里的日常用水储备:“很久没有通过自来水了,花400块囤的一车水,也只够一家三口人用2个月。家中的洗衣机用不了,洗碗水要循环使用3次,夏天都不敢洗澡。”

据弄恒屯村民介绍,这是该屯用来取水的水源。人民网 何宁摄

据弄恒屯村民介绍,这是该屯用来取水的水源。人民网 何宁摄

为解决饮水难题,大化县共花费49.24万元,于2018年与2020年分别在三洞村弄恒屯修建了2座300立方米的集中水柜,并配套自来水管入户。但据村民反映,“每逢旱季就没自来水”依旧是常态。

今年5月,记者走访时发现,部分村民家中水龙头打开后“滴水未出”,与水龙头相接的水表也是“一动不动”。

航拍集中水柜。人民网 梁章晖摄

航拍集中水柜。人民网 梁章晖摄

集中水柜的水源来自两条盘山水管:一条通往弄恒屯弄兰坳口处的季节性山泉水——雨季时会有山泉水从地表石缝中溢出,旱季时则会缺水;一条通过自来水工程管网连接山下25公里外的红水河,是旱季的重要补充水源。

记者爬上水柜顶部,通过观水口往里看,发现内部水位不足20厘米。

连接红水河河水的水管,水表刻度停留在2m³。人民网 雷琦竣摄

连接红水河河水的水管,水表刻度停留在2m³。人民网 雷琦竣摄

作为重要饮水补充的集中水柜为何“空着”?带着疑问,记者一行来到板升乡三洞村党群服务中心。

“季节性缺水是常态。”一名村干部解释,弄恒屯地势高,水柜又建在山上,从红水河抽水到水柜需两级增压,“工程可能有设计缺陷,我们多次向上反映过。”

这一说法,记者从板升乡人民政府得到部分印证。板升乡人民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天气干旱,红水河水位下降导致水压不够,水未能抽上弄恒屯水柜。该负责人同时强调,乡里安排了水利设施管理员定期巡查,“目前全乡各饮水工程都能正常发挥作用。”

干涸的“最后一公里”

作为已接入红水河水网的区域,弄恒屯的缺水为何成了旱季常态?饮水工程是否在设计之初就存在问题?

资料显示,2023年,大化县水利部门投入120万元实施板升乡八好村供水工程(二期)。通过接通八好村供水工程管网,管道加压将红水河河水引入了三个行政村,其中就包括弄恒屯所在的三洞村。

当年工程竣工验收时,试运行期间红水河河水曾成功注满弄恒屯水柜。

大化县水利建设站站长韦小玲介绍,工程已配套变频加压设备,只要主管网有水,加压泵会自动启动输水。旱季缺水原因在于主管网水源不稳定,八好村主管网供水时长有限时,导致处于管网末端且地势最高的弄恒屯缺水。

弄恒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连接着集中供水管道。人民网 雷琦竣摄

弄恒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连接着集中供水管道。人民网 雷琦竣摄

韦小玲表示,工程验收后,持续供水依赖两个前提:主管网水源稳定、落实预付费后用水管理。出于管理成本的需要,村民预存水费才能开通供水。但工程竣工验收移交至今,弄恒屯都未推荐出合适的管水员。

“如果不是特别干旱的情况导致水源不稳定,弄恒屯也不存在抽不上水的问题,现在(主要因为)没人愿意交水费。”韦小玲说。

根据《广西大石山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专项规划(2018-2020年)》的规定,跨村的集中供水工程需由受益村屯用水户协会或基层水利管理单位落实专人管护。

“我们要求弄恒屯屯队长管水,可年轻人外出打工,留下的老人连字都不识。”村干部坦言,“水费收缴很难。一吨水5元,可村民说‘水是天上掉的,凭啥交钱’。收不上来水费,不仅供水启动不了,水管坏了也没有资金维修。”

水该如何长流?

记者发现,弄恒屯“渴水”并非孤例。近年来,广西多地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反映缺水问题。经过记者回访,部分地区存在与弄恒屯类似的“农村饮水工程建而不用”现象,“没有人真管、没有人会管,没有人想管”等问题突出。“长流水”的阀门,该如何发力拧开?

“部分村民对缴纳水费存在抵触,水费收缴困难影响运维管理,会导致恶性循环。”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刘俊红建议实行“梯度计价+精准补贴”,成立村级用水协会让村民自主协商水价,同时推广预付费系统,通过提升供水品质和维修效率增强缴费意愿,形成“以水养水”的良性循环。

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汪晗则指出,长效管护机制缺失是核心短板,具体表现为责任主体模糊、资金保障不足、人员管理薄弱。他建议完善水源保护、水质检测、巡检维修等制度,设立专项管护基金,制定应急预案,并将农村供水纳入政府考核,通过绩效评估和问责倒逼管护落地,保障饮水工程真正惠及群众而非流于形式。

弄恒屯集中水柜矗立在烈日之下。人民网记者 覃心摄

弄恒屯集中水柜矗立在烈日之下。人民网记者 覃心摄

6月,弄恒屯下了大雨后,村民在电话中告诉记者,集中水柜接满了水,家里的水龙头有水了,县里也派人来看了。但村民还存有疑惑:“明年旱季的时候,水龙头还会有水吗?”

对此,大化县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视情况维修改造工程,落实农村供水“三个责任”和“三项制度”,延伸责任至乡镇、村屯,指导管水员做好巡查管护。板升乡政府也计划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制定村规民约、增设管水员等方式,强化节水意识和管护责任。

为避免类似问题,大化县水利局将每年开展农村饮水工程专项排查,建立问题台账动态清零。长期规划上,将利用红水河河水建设13处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提级抽水后净化入户,配套智慧水务系统,实现饮水工程稳定供水。

规模化供水的规划已在稳步推进,涓涓清水能否稳定地流淌进百姓的家门?人民网记者将持续跟进。

(责编:韦欢、许荩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