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春:人工智能+中医药 赋能女性健康新发展

跨越山海,以心相交。7月16日,2025面向东盟的妇女发展交流合作论坛在广西南宁举行。论坛围绕“赋能 共享 创新 人工智能与妇女发展”主题,探讨AI给妇女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促进中国—东盟妇女组织交流与合作,推动妇女全面发展与价值提升。为此,特别邀请到了广西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自治区妇联兼职副主席姚春,请她谈谈如何借助广西的区位优势与中医药资源优势,推动人工智能与中医药融合以赋能女性健康,以及在相关科研创新、人才培养、应用场景打造等方面的举措。
广西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自治区妇联兼职副主席姚春(右)接受采访。何善权摄
主持人:广西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中医药资源优势。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请您介绍一下学校目前在推动人工智能+中医药赋能女性健康方面已取得哪些成果?
姚春:广西作为中国与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窗口和桥头堡,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中医药资源优势,拥有中药资源物种7542种,“桂十味”道地药材品种享誉全国。我们团队针对广西特色名贵和濒危药材,利用AI技术开展野外资源调查评估,评估资源蕴藏量,发掘与创新优异种质,阐明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开展质量标准提升研究,开发民族药新药、医疗机构制剂和大健康产品。我校拥有三所直属附属医院,共有床位数6200余张,我们努力打造“精医良药”品牌。经过多年临床实践,我们利用人工智能对慢病及疑难疾病理论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采用针药结合治疗,在女性疾病防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
主持人:未来在推动中医药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助力女性健康方面,学校会有哪些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举措?
姚春: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决策部署,把握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推动中医药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助力女性健康。
在科研创新方面,我们将利用AI和大数据加速新药研发。我校建立了多个传统医药国际科研合作平台,包括与泰国孔敬大学建立“传统药物联合实验室”,与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建立“传统药物现代研究联合实验室”,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建立“斑马鱼中药筛选联合实验室”,与马来西亚东姑阿都拉曼管理及工艺大学建立“药食同源研究联合实验室”,与东盟7个国家的科研机构建立“中国—东盟传统药物研究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我们将充分利用这些科研平台的优势,及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加大对传统医药的研发力度。构建“人用经验—基础研究—临床应用”的研发模式,采用AI分析中药处方,通过大数据筛选有效配方,评估药物有效性、安全性及作用靶点,加速八桂天龙丸等医疗机构制剂向新药转化,构建广西中医药人工智能相关标准。我们还将通过持续监测患者舌象、脉象、症状等数据变化,建立体质转化概率矩阵,并根据个性化体质,研制“一人一方”,开发中药奶茶系列、桂艾系列、茶饮系列、精油系列、瑶药泡浴系列等大健康产品。
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将构建中医药与人工智能交叉人才培养体系。我校是中国—东盟传统医药交流合作中心人才培养基地,建有中国—马来西亚中医药中心、中国—越南中医药工匠学院、中国—越南中医药中心、中国—东盟中医药创新技术学院等多个国际化人才培养平台。我们将依托教学资源优势,建设智能诊疗实验室与中医药大数据平台,开展远程培训,培养具有中医药学和人工智能双重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形成广西中医药人工智能人才培养高地。
广西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自治区妇联兼职副主席姚春接受采访。何善权摄
主持人:学校在打造人工智能+中医药应用场景、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有哪些具体计划?
姚春:在应用场景打造方面,我们将通过多途径打造人工智能+中医药应用场景。依托学校的医疗资源和留学生在东盟国家的校友资源,开发AI辅助辨证系统,整合临床数据,建立桂派中医工作站,开展远程辅助诊疗,依据当地体质调整用药,推动中医诊疗技术及中药出海。开展国际化中医药康养和健康养老产业示范区建设,建立国际高端康养中心及现代化康养医院,提供融合人工智能和中医药特色的高品质诊疗与康养服务。搭建大健康产品与服务开发平台,聚焦药食同源产品开发、智能穿戴设备研发及中医数字化服务。构建全龄化智慧养老社区网络,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居家养老与机构服务的无缝衔接。开发跨境康养旅游专线,设计融合中医理疗、药膳食疗、温泉疗养、文化体验的特色健康旅程。
在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方面,我们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挖掘和传承壮瑶医药诊疗特色、桂派古籍精髓及中医药文化精髓,提升中医药文化对东盟的影响力。(吴华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