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育强村级“领头雁”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雷村屯的改造方案能顺利落地,多亏了阿才带着大伙儿一趟趟跑部门、做沟通,现在屯里环境美了,游客多了,村民腰包鼓了!”近日,在广西柳州市城中区环江村村民代表大会上,村民代表对后备力量石宏才竖起大拇指。退伍返村的石宏才投身村委工作,参与推动九木四季花谷农文旅项目落地,每年协助村委组织龙眼节、柚子节、辣椒节等庆丰活动,助农增收。
从一个柳江河边的普通村庄到“中国十大最美乡村”,环江村的蜕变,离不开城中区破解农村人才困境、激活乡村振兴“雁阵”活力的推动。面对乡村能人难选、人才难留的挑战,近年来,城中区深入实施“雁阵”培育工程,聚焦“选、育、管、用”全链条,通过“选苗子”“教方子”“给位子”,打造了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村级后备“头雁”梯队,为乡村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从优从严“选苗子”,把好“雏雁”源头储备
“村里发展需要新鲜血液,我们眼光不能只盯着本村,要敢于‘走出去’引才。”城中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覃卢露在乡村发展后备力量工作会议上表示。
为拓宽选人视野,该区采取内选、外引、回请、下派、招聘等“五个一批”方式,从优秀大学生、退伍军人、致富能手等人员中物色人选。通过实施“三票一定”的选拔方式,即群众推荐票、村民自荐票、党员和村民代表测评票,最后村委审核确定,每个村准备后备力量8至10名。
同时,构建“村级日常谈、街道重点培、城区定期审”的动态成长档案,严把入口、畅通出口。目前,该区动态管理的村级后备力量达60人,平均年龄在35岁以下,中共党员占比86.6%,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75%。
靶向培育“教方子”,用好“菁雁”资源优势
“在征地拆迁一线跟岗这几个月,化解矛盾纠纷、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提升特别快,感觉真正接了地气!”城中区牛车坪村后备力量胡志坚在“墩苗”锻炼后深有感触。为避免后备力量“纸上谈兵”,该区坚持把实践作为最好课堂,启动“墩苗”历练项目。
一方面,建立“三对一”精准帮带机制,为每名后备力量配备街道领导“引路人”、村党组织书记“领航员”、村“两委”成员或驻村第一书记“跟练员”,形成立体化培养网络。另一方面,整合“城才有话说”“党课开讲啦”等平台资源,每年组织全员轮训,重点提升组织建设、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实战技能。进一步推行“四到”行动,选拔18名优秀后备力量到区直机关、到街道、到重点项目现场、到复杂村务一线“墩苗”历练,迅速从“雏雁”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头雁”。
统筹布棋“给位子”,试岗“头雁”锻炼提升
如何让培养成熟的骨干“留得住、干得好”?城中区精准施策,打出了一套培养与激励并重的“组合拳”。
该区围绕基层治理需求,该区瞄准党建、民生服务、集体经济等培养方向,研究制定“一人一策”定岗帮炼措施。通过“多岗历练+定向培养”模式,安排后备力量到共青团、妇联、社保等岗位,担任村级专干、网格专干,有效促进后备力量快速成长。
同时,探索形成一考政治素养、一测业务能力、一评服务质量、一访群众口碑的“四维一体”评价法,由“跟练员”纪实跟踪后备力量的现实表现,结合“两随机一精准”调研进行常态化考评,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的“硬杠杠”。同时强化结果运用,在村“两委”班子出现空缺或换届选举时,优先从表现突出、群众认可的后备力量中选拔。目前,该区已有6名像石宏才这样实绩突出、考核优秀的后备力量及时补选进入村“两委”班子。(韦江彦京、董思漫)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