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原创新闻

行进中国丨“长发”引客来

人民网“行进中国”广西调研采访团
2025年07月17日08:33 |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小字号

“一梳长发黑又亮,梳妆打扮为情郎。二梳长发浓又亮,夫妻恩爱情义长。三梳长发长又亮,父母恩情永不忘……”

雨后初晴,在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黄洛瑶寨的小河边,几名红瑶妇女有说有笑地梳洗着如瀑布般倾泻的长发。伴随着流水声,她们时不时齐声合唱着《长发谣》,将长发盘于头顶,再配上精美的发饰,形成“乌龙盘发”。

当地村民身穿红瑶服饰在河边梳妆。人民网记者 覃心摄

黄洛瑶寨位于著名的“天下一绝”龙脊梯田景区,有“天下第一长发村”的美誉,全寨妇女头发长达1.5米以上的有120余人,最长的达2.75米。

千百年来,“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已成为当地红瑶妇女的重要标志,被赋予“长长久久,兴旺发达”的寓意。

60岁的潘继凤头发长度达1.7米,没有白发,柔润顺滑。记者好奇地问,养护长发的奥秘是什么?她指了指放在岸边的淘米水说道:“就是靠这个!”

龙脊梯田是当地稻米文化的象征。人民网记者 覃心摄

龙脊梯田是当地稻米文化的象征。人民网记者 覃心摄

在中国长发科技馆,记者了解到了长发村的非遗技艺——传统淘米水制作流程。“稻米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经过漫长的自然发酵,不断将稻米的自然能量转化为滋养秀发的生命力量,通过过滤、装罐、封存,制作出红瑶世代相传的洗头专用淘米水。”中国长发科技馆的讲解员向远道而来的游客介绍。

“长发”不仅为黄洛瑶寨带来了美誉,也为村民们带来丰厚的财富。随着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护发养发越来越重视,逐渐形成了数百亿规模消费群体的养发隐形市场,长发村的养发文化不仅促进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也形成了特色品牌的养发产业,成为龙胜旅游产业的一张世界名片。

中国长发科技馆内展示当地长发产业的“科技含量”。人民网记者 覃心摄

中国长发科技馆内展示着当地长发产业的“科技含量”。人民网记者 覃心摄

桂林长发小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将红瑶女性淘米水秘方变为了“致富法宝”,其研发的“大米乳酸菌发酵滤液”获国际专利,变身为洗发水产品,年产值突破亿元。

“我们打造的龙脊梯田稻米及淘米水系列产品成为龙胜乃至桂林的旅游特色商品,带动当地老百姓增收,旅游产业创收。每年都会从营业收入中划拨资金,用于发展村寨的公益事业和传承蓄发传统。”桂林长发小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

洗护产品生产线。人民网记者 覃心摄

洗护产品生产线。人民网记者 覃心摄

近年来,黄洛瑶寨充分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围绕少数民族风情做大做强旅游蛋糕,在“龙脊”品牌的带动下,推出红瑶歌舞、长发梳妆、红瑶手工制品等旅游项目,成为了龙脊景区内一颗璀璨的明珠。2024年,黄洛瑶寨接待游客8.91万人次,仅旅游歌舞表演收入就达到了349.77万元,让群众实现在家门口获得“旅游收益”。(覃心、雷琦竣、朱晓玲、梁章晖、何宁、韦欢)

(责编:冯肖慧、许荩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