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职业师范学院“三下乡”团队走进东兴江平镇

![]() |
团队成员对游客进行关于京族文化认知程度与体验的问卷调研。广西职业师范学院供图 |
近日,广西职业师范学院会计与审计学院“与光同行”中华文化传承团11名成员在指导老师张宇华、陈丽金、唐艾艾的带领下,赴广西防城港市东兴市江平镇围绕京族文化传承与文旅融合发展展开调研。从解码海洋民族的文化基因,到探寻产业与旅游的结合路径,团队以青春视角为当地京族文化传承与发展提供新思路。
期间,团队成员走进京族字喃文化传承研究中心,该中心主任苏维芳系统介绍了京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团队成员发现,京族文化元素虽独具魅力,却因缺乏鲜活的传播载体,大多“藏在深闺待人识”。这一现象在江平镇的游客调研问卷中得到印证。“巫头村靠近越南,浅海捕鱼、虾螺养殖、海产品加工是支柱产业,京族粉和海鸭蛋,是当地村民在生产生活中自发发展起来的特色旅游产业支撑点。”团队成员在与江平镇巫头村驻村第一书记袁鹏的深入探讨中了解到,当地计划先夯实产业基础,再逐步融入文化元素,让旅游有载体——做到“有物可看、有品可带、有体验可忆”。这一规划不仅有望推动当地经济增长,还能在传承文化、促进教育发展等多方面发挥联动作用,让文化资源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动能。
在京族博物馆,得知京族人口少、京族文化宣传力量有限的现状后,团队成员建议,可尝试开展“轻量化传播”实践:向游客简短介绍京族文化元素,加深其对京族文化的了解;通过调研游客对京族文化的认知与体验情况,进一步提升京族文化的普及度。这些方式让游客在与当地青年的互动中,真切感受到京族文化的鲜活活力。
从字喃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到文旅融合清晰的发展蓝图,“与光同行”中华文化传承团参与探索了传统文化保护与产业创新如何协同发力,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团队成员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文旅融合的关键,是让文化从展品变为生活场景,让旅游从观光升为文化对话。无论是笔尖流淌的古老文字,还是文旅融合的创新思路,都终将在产业与旅游的共生中愈发强劲,更让文化美与民生利在发展间共荣。(何艳)
![]() |
团队成员与京族字喃文化传承研究中心主任苏维芳、秘书长阮贤友合影。广西职业师范学院供图 |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