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

园区破局赋能提质 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百色市产业园区改革发展综述​

2025年07月15日11:21 |
小字号

潮涌右江,改革潮生。2025年以来,百色市锚定“破局、赋能、提质”主线,直面产业园区“小散弱”“同质化”痛点,从空间整合、制度创新、服务升级、开放合作四大领域精准发力,推动31个园区整合构建“1+12”新格局,实现从“星散布局”到“集群发展”、从“九龙治水”到“协同高效”的跨越,交出“全域跃升、质效双增”的改革答卷,集群效应逐步显现。今年1—5月,全市产业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达944.12亿元,工业投资47.69亿元,同比均增长14.4%,改革动能持续转化为发展势能。​

空间整合破局:从“分散低效”到“集群跃升”​

百色市以物理整合为基础、规划引领为方向,推动园区空间布局系统性重塑。​

集群化整合成效显著。印发《百色市深化产业园区改革实施方案》,坚持“一个不落”“一县一园”原则,将31个分散园区整合为13个重点产业园区,全部通过自治区审核并申报纳入《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彻底打破“各自为战”壁垒。整合后,园区土地利用率提升28%,项目落地周期缩短40%,“亩产效益”评价体系倒逼低效用地“腾笼换鸟”,为优质项目腾出发展空间。

高端化规划锚定方向。实施《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百色片区总体规划(2024—2035年)》,明确“一园一策”发展定位,通过7期专题解读推动规划落地;加速推进百色高新区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零碳园区试点,重点布局新型生态铝、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为园区发展注入“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基因。​

制度创新立规:从“管理约束”到“规则驱动”​

以制度创新破解发展瓶颈,打出管理机制“松绑”、要素配置“活血”、政策落地“提速”组合拳,通过23项改革任务与61条硬核举措,释放改革红利。​

管理机制“松绑”强化协同。建立市委、市政府“一把手”挂帅的重点项目协调机制,将党建引领贯穿改革全过程,田阳区产业园区综合党委率先成立,推行“党建+园区”模式;推动靖西、平果等4县(市、区)成立园区党工委/管委会,强化基层管理职能。服务端,百色高新区设立企业服务中心,平果经开区、田东工业区等开通综合服务窗口,推广“帮代办”“妈妈式”服务,审批部门下沉园区实现企业办事“多头跑”变“一次办”。​

要素配置“活血”激活资源。土地方面,推行“标准地”供应与“亩产效益”评价,处置28个项目中的13个,盘活闲置土地31.77公顷,处置率51%。资金方面,设立超50亿元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及500万元园区发展专项资金,已向创维—爱旭光伏项目注资3亿元,撬动社会资本10亿元。人才方面,联合深圳光明区共建“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打造“人才飞地”平台,吸引高端人才。​

政策落地“提速”惠企暖心。创新“三张清单”(惠企政策、责任落实、拟享企业),推动政策“免审即享”。通过21场宣讲会,指导创维、柚香谷等41家企业申报税收减免,33家小微企业享“五免”政策,5家企业获“五免五减半”优惠,累计减免税额61.36万元,政策兑现效率80%,企业满意度提升28个百分点。​

服务提质暖心:从“管理主导”到“企业至上”​

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从金融、资源、数字、招商四维度构建服务生态,让企业“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联合建行、工行等跟踪服务68个重点项目,累计授信16.6亿元;11个项目获专项债券14.11亿元(全区第二),34个项目申报北部湾经济区专项资金6.43亿元,市本级设立500万元园区发展专项资金。联合中国人民银行百色市分行开展“信用修复进园区”活动,解决23家企业融资难题。​

闲置资源二次开发。创新“国企招商飞地共建”模式,利用粤桂协作资金5000万元共建“深百飞地经济产业园”,盘活标准厂房9.4万平方米,吸引起铭、鸿荣兴等深圳企业入园并投产。

数字升级赋能增效。引进世纪互联、协鑫能科等龙头,在AI智造工厂、“AI+电力”等领域深化合作。华银铝业实现氧化铝全流程智能监控,煜信恩能源智能质检使电池日产能提升8倍,中南光电光伏组件生产精度误差<1mm等。2024年以来,全市获评广西智能制造标杆企业4个、智能工厂6个、数字化车间18个,中铝广西入选国家万兆光网试点,3家企业入围全区首批“AI+制造”典型场景。百色高新区推进“人工智能+帮代办”系统,将实现企业注册、许可审批等事项“秒批”。​

招商联动集聚动能。聚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及成渝经济圈等三大区域“靶向招商”,1—5月新签约项目67个,总投资163.78亿元,占全市总量63.72%,其中京津冀及成渝经济圈项目投资32.78亿元,长三角23.35亿元,粤港澳大湾区20.55亿元。中车新能源装备、亿华通氢能基地等龙头项目落地,带动产业集群发展。​

开放合作拓局:从“内陆循环”到“双向联动”​

以“百色片区+”区域协作与跨境合作“双轮驱动”,推动园区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区域协作“串珠成链”。深化“百色片区+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合作,签订8份区域合作协议,推动“研发在湾区、生产在百色”。1—5月,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4个(总投资101.44亿元),竣工11个,上海榕融氧化铝纤维制品、澳泰铝业等项目投产,亿华通中电百色氢能及氢燃料电池产业基地预计9月投产。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吸引创维—爱旭等“湾企”带动效应显著。​

跨境合作“破浪出海”。编制《中国百色—越南高平跨境产业合作园区实施方案》《面向东盟跨境电子信息产业链方案》,吸引中国供销社农产品集团、中粮、弘信电子、科瑞博科技等9家企业意向入驻。龙邦口岸升级为国际性口岸,获批泰国水果、药材进口资质,1—5月全市外贸进出口174.6亿元,同比增长7.9%,龙邦口岸贸易额21亿元,同比增长31%,进口鲜榴莲2087吨,同比增长15.7倍。靖西盐焗腰果首次出口哈萨克斯坦、尼泊尔,落地加工产品迈向国际市场,边民互市加工产值达10.1亿元,实现“通道经济”向“产业集聚”转型。​

“潮头登高再击桨,无边胜景在前头。从空间重构破题、制度革新赋能,到服务升级护航、开放拓展破壁,百色正以改革之笔在园区发展答卷上书写精彩华章。”百色市园区办主任黄尚学表示,下一步将持续聚焦改革发展主攻方向,深化“百色片区+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等共建模式,加快推进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百色片区建设,力争实现全年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2%、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0%目标,为新时代百色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园区动力。(黄红岸、许晶)

来源:百色市园区办

(责编:李敏军、许荩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