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水”解“近渴” 村民家门口有“医”靠

人民网隆安7月12日电 (梁章晖)7月10日,广西中医药大学“轮值村医”健康帮扶提档升级活动在隆安县南圩镇举行,并挂牌成立广西中医药大学乡村振兴健康帮扶基地。
活动现场。人民网 梁章晖摄
自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展“轮值村医”健康帮扶活动以来,患有糖尿病,家住隆安县连安村的李鹏生减少了上市里看病的次数。“平时看一些慢性病和疑难杂症都需要到市里的医院,现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带来的优质医疗服务,很方便。”
广西隆安南圩镇卫生院。人民网 梁章晖摄
2020年9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广西区内首创“轮值村医”健康帮扶专项活动,在联伍村成立健康扶贫基地;2022年7月,援助四联村改建村卫生室,挂牌成立乡村振兴·健康帮扶基地,通过驻村服务、专家义诊、培训带教、捐赠药品等途径,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为隆安百姓带来了健康福祉。
截至今日,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已轮值村医185批,选派优秀骨干专家近800人次,服务村民1万余人次,为当地村医及隆安县各级医疗机构授学220余人次,影响力辐射整个隆安县及周边乡镇。
专家义诊。人民网 梁章晖摄
本次“轮值村医”健康帮扶活动再次提档升级,是广西中医药大学健康帮扶工作的又一次全新探索。
隆安县南圩镇卫生院院长任永明表示:“之前的‘轮值村医’健康帮扶主要是在村里,这次提档升级后是以我院为固定巡诊站,这对广大人民群众就医和提高我院诊疗技术水平都有极大的好处。”
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增强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患者的吸引力,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廉”的优势,推动更多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就能得到解决,缓解基层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专家义诊。人民网 梁章晖摄
过去由于临床医生人手不足,基层医师很少能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轮值村医”健康帮扶活动的提档升级,健全帮扶机制,以共建共享助力基层诊疗水平提升,持续加大“传、帮、带”力度,培养更多基层中医药人才,进一步提升基层诊疗水平,更好满足基层群众医疗服务需求,为当地持续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隆安县南圩镇卫生院中医康复科医生黄大和表示:“这次的提档升级活动,派遣了不少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到我们卫生院进行临床教学,传授临床诊断思路、技巧,并协助我们开展一些日常的诊疗工作。”
共建共享助力基层诊疗水平提升。人民网 梁章晖摄
提档升级活动通过建立“1+N”网格化健康帮扶新模式,以南圩镇卫生院为固定巡诊站,以定点帮扶村联伍村、四联村为重点,持续辐射周边乡村,让优质医疗资源“多走路”,让基层百姓“少奔波”,将更优质、更高效、更便捷的就医体验送达“最后一公里”,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带来的优质医疗服务。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