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本草园圃 厚植劳动素养
南宁市秀田小学创新融合传统文化开展劳动教育

近日,广西南宁市秀田小学的多彩田园科普实践基地里,一场以“本草传承”为主题的劳动实践活动火热进行。学校将劳动教育与二十四节气文化、中医药知识有机融合,生动实践“耕心田 传本草 润五育”特色劳动教育课程。学生们亲手播种艾草、紫苏、绿豆,种植雷公根、薄荷、益母草,在泥土芬芳中探寻药食同源的本草奥秘。
老师带领学生播种紫苏种子。林文健摄
种植区内,学生们小心翼翼地将一株株艾草苗植入土壤。教师现场讲解艾草驱邪避瘟、温经散寒的药用价值。与此同时,散发着独特辛香的紫苏苗也被精心栽下。老师告诉学生们,紫苏不仅是解鱼蟹毒的厨房良伴,还能发散风寒、行气宽中、降气化痰。俯身泥土间,大家不仅学习了种植技能,更在艾草与紫苏的芬芳中,直观感受到中医药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天人合一”的传统智慧。
学生种植雷公根。林文健摄
学生种植益母草。林文健摄
“雷公根又名‘铜钱草’,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记载其能清热利湿、消肿解毒,嫩叶还可做野菜或凉茶……”教师手持幼苗,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其圆润如铜钱的叶片形态。旁边的田垄上,薄荷清新的气息扑鼻而来,学生们了解到它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疏肝行气的功效,以及制作茶饮、甜点的妙用;而益母草则因其活血调经、利水消肿的作用,特别是对妇科疾病的调理功效,被学生们称为“妈妈草”。学生们分组测量记录,制作图文并茂的本草档案。校长黄静静表示:“我们期望通过这样对药食同源植物的种植探究活动,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科学探究和文化自信的种子,让古老智慧在现代教育中焕发新生。”
翻土、栽种、协作、创作……学生们在完成种植任务的同时,还热情参与了植物拓染画创作、节气观察日记撰写等活动,巧妙地将劳动实践与艺术审美、科学观察、文化记录融为一体。
此次实践活动是学校“三阶三维四径”二十四节气劳动课程体系的生动体现,秀田小学以本草为媒,以劳动为基,深度融汇传统文化精髓,为劳动教育提供了特色校本实践。(陈业坤)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