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科教文卫

河池市人民医院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

2025年07月04日10:01 |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小字号

2023年以来,河池市人民医院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的要求,以“党建引领业务、业务促进党建”为核心目标,聚焦群众就医需求,突出政治引领,按照抓党建、促发展、强服务、提效能的工作思路,探索实现“一引三动”党建新模式,以高质量党建推动业务高质量发展,为医院发展注入强劲“红色动能”。

强组织,筑牢政治建设“主阵地”

一是用“常”的惯性保长效。优化医院党支部设置,确保党支部应建尽建,党务工作者应配尽配。2024年将原有的33个党支部扩展为45个,把支部建在科室上,实现了党支部建设和科室业务同向发力,党支部参与科室业务发展、人才引进、薪酬分配、设备配置等重大问题决策,充分发挥党支部参与重要决策的参谋监督作用。二是用“严”的标准保质量。严格发展党员程序,严把党员入口关,提高发展党员“质量”。加强对新入党党员的政治把关,对入党申请书、入党志愿书、思想汇报等材料进行必要的“政治体检”。2023年以来,医院高度重视发展党员工作,培养发展党员19人,其中高技能人才5人。三是用“星”的体系保先进。使用《党支部工作手册》,确保支部党务工作同质化。2021年,医院成为全市党建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观摩点。2024年医院获评广西五星级公立医院党支部1个(急诊科党支部)、四星级党支部3个(检验科党支部、消化内科党支部、药学部党支部),退休党支部获评“全市示范离退休干部党支部”。

品牌“驱动”,激发医院发展“内动力”

一方面创新思路,“135医路先锋”党建品牌开花结果。医院党委着力打造一个核心(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医院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三个建设(医德医风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学科建设)、五个结合(与医院文化结合,与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结合,与塑造支部“党建+”品牌结合,与履行社会责任结合,与全媒体融合时代)的医院党建品牌,以党建品牌创建推动业务工作,医院获批自治区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2023年,“135医路先锋”党建品牌获全市推广;医院在全区公立医院党建工作现场推进会上作《创新“四化四促”党建工作机制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典型发言;微党课《守护人民健康 让百姓有依靠》荣获2023年全区党员教育“八桂先锋”优秀作品。另一方面协同并进,“一支部一品牌”建设服务大局。各党支部结合工作实际创建党建品牌45个,以支部党建品牌推动科室业务发展,推动医院各层级各层面深刻理解“干什么”,准确把握“怎么干”,营造“朝哪干”的氛围,党建品牌紧密服务医院重大任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医院发展方向提供坚实的基础。2025年3月18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2023年度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监测指标”结果中,医院荣获“A”等级,并在全国1588家三级综合医院中脱颖而出,位列前20%,填补了河池市三级公立医院在“国考”中A级荣誉的空白。

先锋“带动”,提升医疗服务“高效能”

一方面发挥“双培养”作用,医疗服务指标持续优化。将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骨干。2023年以来,将5名学科带头人、科室中层干部培养成党员,提拔任命21名党员成为中层干部;成功引进高层次人才19名;院内在读博士研究生4名,硕士研究生153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优化人才布局使医疗服务更加均衡,减少患者因医疗资源不足而跨区域就医的情况,医疗业务指标提质增效,2024年,门急诊服务病人78.06万人次,同比增长4.38%;出院病人7.4万人次,同比增长6.31%;总手术数量1.88万人次,其中四级手术3220人次,占比17.13%,同比增长7.80%。另一方面发挥“双带头”作用,学科建设基础持续夯实。医院55个市级以上重点学科、临床重点专科和国家住培基地中,中层干部党员共81人,占学科管理者总人数的73%,构建良好的学科团队,优化医疗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提升医疗服务效能。目前有广西医疗卫生重点学科2个、重点培育学科6个,河池市医疗卫生重点学科22个;广西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培育项目2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10个;麻醉科、放射科、神经内科等8个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市级人才小高地3个;21个市级医学质量控制中心挂靠河池市人民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是全市唯一可承接药物和医疗器械(含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项目的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质效持续提升。

责任“推动”,打造服务群众“新标杆”

一是深化“四下基层”,走好群众路线。党委领导班子把全面落实“四下基层”制度同“书记领谈”工程结合起来,每半年至少到所联系党支部开展1次党建工作调研,了解工作动态,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限期整改,以整治改善就医服务减轻群众就医负担专项行动为抓手,深入临床一线调研,推出周末门诊、“一号管三天”、床旁结算、自助入院、门诊“一站式服务”、移动诊室等惠民便民服务措施30余项,受益群众达295万余人次,减轻群众负担830余万元,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就医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二是下沉医疗资源,医联体工作成效显著。充分发挥自治区级区域医疗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创建紧密型医联体11个,专科医联体4个,与49家医疗机构成立全区首个跨省域党建医联体。积极推进“组团式”帮扶凤山县人民医院,先后分2批次派驻23人次专家组成帮扶团队,2人担任院长,指导受援医院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2项,带教人员440余人次,开展教学查房320余次,示范手术诊疗操作1200余次。通过党建引领将“组织所能”对接“群众所需”,以“党建共建链”引领“健康服务链”,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在看病就医方面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三是立足岗位作贡献,服务群众零距离。在门诊大厅和结算大厅设立“少数民族语言服务岗”,向语言不通的少数民族患者提供语言沟通等帮助,医院被自治区党委、政府授予“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各党支部深化拓展志愿服务系列活动,发挥党员先锋岗作用,2023年以来,在“桂志愿”系统录入志愿服务活动79场次,参与志愿者共3147人次,服务时长达10884.85小时。(杨艳田)

(责编:庞冠华、许荩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