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司法局多措并举做实做优涉农“规文”备案审查

近年来,柳州市司法局着力于做实做优涉农行政规范性文件(以下简称“规文”)备案审查,创新推出了一系列工作举措,有力地提升了涉农规文备案审查能力,持续优化了涉农规文备案审查质效,为建立乡村振兴政策体系装上了“法治滤网”。
“我们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科承担着对县区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的职责。”柳州市司法局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科科长韦怡介绍说。近年来,各县区报送备案的文件中涉农规文占了大部分,为此,柳州市司法局立足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职能,通过内部学习研判、提前介入审查、压缩审限提效、实地调研问需等举措,严把涉农规文质量关,确保各项涉农惠农举措合法合规、务实管用,为乡村振兴注入法治动能。
学为本、研为先,守住政策红线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政策体系构建不断深化,而涉农规文更呈现出专业性强、涉及面广的特点,审查工作面临复杂多样的法律问题。
为确保审查质量,柳州市司法局高度重视内部学习,组织工作人员每季度定期开展业务培训、专题研讨和案例分析,深入学习乡村振兴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以及审查要点,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提前介入,把好政策源头关
“这个共享电车的文我们拿不准,能不能帮我把关一下?”因在审查方面存在疑惑,柳城县司法局文审股的谢艳艳股长就拟出台的共享电动车运营管理办法提请柳州市司法局提前介入。经过讨论把问题聚焦在安全责任、联合管理等方面,于是,该文在提交政府常务会审议前避免了违规挪用资金和涉企检查的滥用,从源头把控了出台政策的合法性。
针对涉农规文时效性强的特点,柳州市司法局在规文起草阶段提前介入,从源头防范法律风险。在文件起草过程中,审查人员主动参与,与起草部门共同研究政策目标、法律依据和实施路径,通过提前介入,不仅能够有效避免文件“带病出台”,且变“被动备案”为“主动服务”,审查效率比“先发文后审查”的传统模式提高90%。
压缩审限,提高审查效率
柳州市司法局不断优化审查流程,压缩审查时限,通过简化审查程序、明确审查责任,确保了备案审查工作保质高效完成。同时,推行涉农文件审查“绿色通道”,对紧急事项实行“即报即审”,确保政策红利及时释放。某县振兴香山苗木实施方案审查5天便通过备案、某县区综合地价实施方案及农村集体土地入市管理办法不到10天便完成备案审查,为乡村振兴政策放心顺畅的执行争取了时间。
经统计,2024年柳州市涉农规文平均审限为27天,审限比法定审限60天压缩了55%,审限在10日内的涉农规文占比18%,审限在20日内的涉农规文占比53%。截至2025年6月,涉农规文平均审限为28天,审限比法定审限60天压缩了53%。
贴近需求,出台惠农利农政策
政策好不好,基层最有发言权。柳州市司法局定期不定期组织工作人员下县区问计问需,通过开展县区调研,召开座谈会等方式,了解他们在农业生产、农村建设、农民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需求和困难,了解政策制定的卡点及堵点,及时传达最新文件精神,确保文件制定有针对性、具执行性,确保文件“上接天线、下接地气”。
今年3月,柳州市司法局通过实地了解,县区存在耕地地力补贴发放流程不透明问题,因此备案审查中注重审查起是否落实公示制度的条款,保证了耕地地力补贴发放的公开公正性。
下一步,柳州市司法局将继续秉持严谨负责的态度,不断完善审查机制,提高审查质量,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法治支撑,让乡村的田野更加充满希望,让农民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满。(傅永新 覃晓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