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要闻

凌云县《文明乡风我先行》系列报道(六)

凌云县沙里瑶族乡打好文明新风“三张牌”

2025年07月02日09:37 |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小字号

近年来,广西百色市凌云县以移风易俗为抓手,通过党建引领、机制创新、典型示范、文化赋能等多维度举措,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走深走实。凌云县推出《文明乡风我先行》系列报道,记录全县各级各部门移风易俗以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新办法新举措新效果,为其他地区提供极具价值的经验借鉴,共同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朝着更高的目标奋进。

近年来,凌云县沙里瑶族乡把移风易俗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以党建为引领、文化为纽带、治理为抓手,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改革向纵深发展,引导群众自觉破除陈规陋习的新路子。

弄塘村倡议协商会。余桉任摄

弄塘村倡议协商会。余桉任摄

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打好“制度牌”。将移风易俗内容融入党员教育,充分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进行宣传教育,以党员干部为先锋,向高价彩礼、人情攀比、薄养厚葬、人居环境脏乱差等陈规陋习发起挑战,引导各族群众摒弃旧俗,树立新风。乡党委政府持续完善工作机制,制定《关于推进移风易俗婚丧事简办制度》,成立乡移风易俗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移风易俗工作。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自治组织的议事章程,推广运用清单制、积分制等创新做法。使村规民约与时俱进、贴近群众生活,潜移默化地改变群众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通过广泛倡导“婚事新办、丧事俭办、小事不办”的新理念,不断规范广大干部群众的日常行为,移风易俗工作逐步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

“歌唱三月三 美丽沙里乡”移风易俗山歌对唱。刘宗升摄

“歌唱三月三 美丽沙里乡”移风易俗山歌对唱。刘宗升摄

阁楼村移风易俗活动。牙宏威摄

阁楼村移风易俗活动。牙宏威摄

以文化浸润为宗旨,打好“宣传牌”。依托1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大力弘扬“文化建村、文明兴村”的建设理念,让先进的理念占领农村文化宣传阵地。充分利用广播喇叭、宣传栏、宣传册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重点宣传《沙里瑶族乡移风易俗倡议书》。全乡组建7支“双语志愿服务队”,以“本土方言+普通话”双语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深入村屯、田间地头,以坝院会、火塘会、板凳会等形式,将移风易俗的“大道理”转化为村民听得懂的“家常话”。2024年以来,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20余次,发放倡议书4000余份,覆盖群众6000余人次,推进文明新风深入民心。并将移风易俗、文明习惯培育等政策融入文艺创作,创作了山歌《抵制高价彩礼》《简单操办认真学》《家风家教树正风》等作品20余件,开展文艺活动10场,惠及群众1万余人次。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发挥能人绘制移风易俗主题墙画,打造“文明地标”,把“硬宣传”变为“软植入”。打造“一村一品牌”的移风易俗阵地,果卜村“打蓝靛”非遗基地,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文明结合,引导群众通过蓝靛种植和服饰制作实现增收。利用“广西三月三”、端午节等传统节庆,通过“同心织锦”技艺展演、孝老敬亲仪式等形式,将移风易俗倡议融入民俗活动。

移风易俗制度上墙。余桉任摄

移风易俗制度上墙。余桉任摄

以治理创新为基础,打好“治理牌”。建立“一约三会”自治组织管理体系,全乡12个行政村均修订村规民约,明确红白事操办标准、彩礼上限等内容。通过“红黑榜”公示村民遵守情况,形成“村民自治、相互监督”的良好氛围。在“四治融合”实践中,坚持学习和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微网格”为依托,网格长化身成信息“收集员”、政策“宣传员”、排查“安全员”、矛盾“调解员”,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政策宣传等工作,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努力把辖区群众的闹心事、烦心事化解在萌芽状态。不断强化“智治”支撑,结合应急广播体系、“雪亮工程”等资源,构建“智治”体系,将智治手段嵌入基层治理体系,通过应急广播定时播放移风易俗政策,利用智慧平台实时监控婚丧嫁娶情况,实现“线上+线下”双轨监督。2024年以来,全乡通过应急广播开展移风易俗宣传200余次,覆盖群众1.2万人次。(牙宏威 刘宗升)

(责编:李敏军、许荩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