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行业

国家电投集团广西公司三策联动筑牢防汛安全红线

2025年07月02日11:30 |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小字号

面对桂北大地复杂多变的汛情,针对水电、新能源防汛工作特点,国家电投集团广西公司以“标准化管理固根基、联防联控聚合力、数字科技强效能”三策联动构建防汛新体系,保障公司电力生产稳定、防洪度汛安全。

防汛物资储备

防汛物资储备。国家电投集团广西公司供图

第一策:健全防汛应急标准体系,筑牢防汛根基

防汛工作清单化。“健全标准,形成规范化、清单化、直观化的管理手册,是夯实防汛基础的重中之重。”在公司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公司“三防”办公室建立防汛工作规定动作清单,印发年度防汛防台工作方案,明确从年初防汛动员会、防汛物资储备、汛前检查到汛中常态化值守、应急响应、汛后隐患排查治理各阶段的工作重点及具体要求,做到清单化、标准化,有效避免防汛工作缺项、漏项。

防汛值班标准化。“今年的防汛值班工作手册已分发到位,请各值班人员认真学习,落实好今年的防汛值班职责。”公司“三防办”在汛前完成了防汛值班工作手册修编,在明确防汛值班纪律的基础上,细化了常态化防汛与应急值守情况下的差异,应急响应期间,公司执行“单位领导24小时值班+场站长、管理人员驻站值守”,发挥好“南宁集控中心集中监控+安全监控中心远程监督”作用,确保防台责任落实到岗到一线。

应急演练规范化。“报告,广西长洲水利枢纽入库流量39000m³/s,上游水位24.9米,南安泵站库区工程出现重大险情。”伴随着一条条指令井然有序的发出,现场人员各司其职,长洲水利枢纽二三级单位防汛“双盲”演练正式拉开序幕。公司每年通过“现场随机出题+场景任意选取”的方式,每年组织召开年防洪度汛“双盲”应急演练,通过实战化演练进一步提高防汛应急处置能力,筑牢汛期安全防线。

防汛应急演练

防汛应急演练。国家电投集团广西公司供图

第二策:联防联控,拓宽防汛“朋友圈”

携手并进,实现梯级电站联防联控

“长洲水利枢纽是西江航运干线最后一个梯级枢纽、西江黄金水道的‘咽喉’,集水面积大、条件复杂,来水极易受上游电站调度影响,因此实现与上游梯级电站的联合调度将会极大提升枢纽防汛度汛安全性。”在上游大藤峡水利枢纽建设过程中,公司积极联合深度开展科技项目研究,通过水库汛期智能调度策略、大藤峡水利枢纽联合调度安全性分析等研究,逐步实现汛期水库优化调度、汛末提前蓄水、汛限水位动态控制到与大藤峡水利枢纽联合调度的目标。

在防汛安全保障方面,通过精准调控库容、梯级水库群联合削峰错峰,2024年成功抵御2008年以来最大洪水,实现防汛调度由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的转型,有效保障人员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基础民生保障方面,通过联合调度实现水资源精准调配,有效化解了枯水期粤港澳大湾区咸潮上溯等风险。

在航运效能提升方面,联合调度有效压缩船舶平均待闸时间,“分时段错峰调度”使西江黄金水道运输效率显著提升,全年过货量突破2.24亿吨。

在发电效能提升方面,落实大藤峡水利枢纽联合调度与汛期水位动态调整,有效提升水能利用率及发电效益,2022至2024年期间累计实现增发电量超4.68亿千瓦时。

健全叫醒叫应机制,提升应急响应效能

“长洲库区工程有12个防护片、13座泵站、涵闸26个点多面广,为保障汛期库坝区防汛度汛安全,公司协同地方水利管理部门、村委会落实叫醒、叫应机制,与地方水利管理部门签署管理协议,由地方水利局负责涵闸的日常维护管理及应急抢险工作,有效提升应急响应效率,强化防汛宣传与舆情管理,库区泵站未发生淹赔事件。”长洲水电公司库区项目部负责人对来访人员介绍。

公司深度融入属地防汛应急管理体系,与属地签订库坝区应急抢险框架协议,成立联合抗洪抢险突击队,第一时间响应地方政府直达基层临灾暴雨预警信号“叫应”工作机制,实现联防联控;落实危险水域硬隔离措施,设置保安亭并24小时值班,联合政府部门开展执法行动,有效遏制人员进入危险区域。

打通信息屏障,抢抓应急响应时间线

“南海热带低压已于今天上午生成,可能在24内加强为今年第1号台风,详情见专报,请各单位高度关注、提前做好应急准备。”重大天气专报通过广西公司生产运行监管信息群及时传达至各单位。广西公司与广西气象中心深度合作,通过重大天气专报、实时短信等形式及时掌握气象预警信息,整合组建集团在桂新能源场站信息网,实现信息共享,为防汛防台防地质灾害工作预留响应时间;强化与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合作,及时获得短期及中长期降雨、来水预测,为公司水情预测加上“双保险”。

泄水闸泄洪

泄水闸泄洪。国家电投集团广西公司供图

第三策:科技兴安,助力数智化、智能化防汛

“数智化哨兵”,站好防洪度汛前哨岗

“以前汛期泄水闸提门我们都得两头跑,下雨天也得到现场核实提门情况,现在通过大屏就能直接看了。”在一次提门操作结束后,运行人员感慨。长洲水利枢纽中控室,大屏幕上星罗棋布,清晰显示记录着涵盖发电机组、大坝船闸、泄水闸等区域实况,一项项数据有序罗列,运行人员足不出户就能直观掌握枢纽运行状态,为枢纽安全稳定运行助力。

“为进一步提升枢纽运行效率,促进公司降本增效与基层减负,保障防洪度汛安全,在综合考虑枢纽坝体长、设备多、安全管控难度大,且兼具发电、航运、防洪的特点,公司大力引进数智化技术,考虑枢纽运行特性上马泄水闸运行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实现闸门性能状态动态感知,有效提高43孔泄水闸门运行稳定性;考虑防洪度汛安全,部署建成了泄洪预警系统,实现洪水期间上游风险点监视及下游泄洪预警功能;基于航运繁忙、通行船只威胁大坝安全的问题,应用北斗定位技术部署大坝防碰撞安全预警系统,实现失控船只可视化、动态化、智能化监视功能及大坝防碰撞安全预警监控能力”,长洲水电公司科技创新负责人如是说到。多智能系统联动,为枢纽安全稳定运行穿上了数字化铠甲,进一步提升了枢纽安全性,截至目前长洲水利枢纽已安全运行6450天。

“云端之眼”,数字化技术应用赋能多元场景

“报告,升压站至T25号机组区域路面可正常通行,未发现局部塌方的情况,维检人员可前往消缺。”暴雨初歇,一架无人机在维检班组飞手的操作下向着坵坪风电场上空飞去,通过远程实时回传画面,运维人员可对暴雨后风机平台、场内道路、高边坡等易涝、塌方区域进行详细巡查,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并落实防范措施。自公司在新能源场站推行“无人机空中巡检+人工定点巡查”的联合巡检模式以来,基于无人机视角广、巡查迅速、不受地面条件限制等优势,犹如为巡检工作装上了“千里眼”,极大地拓宽了巡检视野、提升了巡检效率,特别是在应急抢险过程中通过无人机提前研判风险,切实保障了抢险人员人身安全。

从“人防”到“技防”,从“单点作战”到“流域联防”,广西公司以“三策”重塑防汛体系,如今西江畔、山地场站的“数字堤坝”与“制度堤坝”双线并立,守护公司防洪度汛安全。(周洌 阙明贵)

(责编:庞冠华、许荩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