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县崔家乡:人大代表聚“四力” 移风易俗扬新风

近年来,兴安县崔家乡人大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在示范引领、村规民约、宣传普及以及文明实践中发挥代表作用,以实际行动助力移风易俗工作落地落实,将移风易俗的新风尚吹遍全乡每一个角落。
“示范引领”增强移风易俗“向心力”。崔家乡人大注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通过亮身份、表态度、勤沟通等举措大力弘扬新风正气,做好移风易俗、勤俭节约、文明办事的引领者。通过率先落实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要求,带头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自觉抵制铺张浪费,做到低价彩礼、厚养薄葬、勤俭办事,以此带动更多群众转变观念,建立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的移风易俗长效机制。同时,人大代表注重发挥监督职能,将移风易俗工作作为日常监督的一项重要内容,时刻关注身边事、身边人,以实际行动推动移风易俗工作不断深入发展。
“村规民约”激发移风易俗“驱动力”。崔家乡人大立足基层实际,深入走访调研,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了解村民对婚丧嫁娶、人情往来等方面的真实想法。在充分调研基础上,人大代表针对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等突出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将简办红白喜事、破除陈规陋习、反对铺张浪费、文明礼仪规范和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同时细化倡导性标准,严格约束性措施,结合实际进行移风易俗专项治理,推动移风易俗制度规范、落地实施。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教育,引导群众自觉践行移风易俗,涵养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宣传普及”强化移风易俗“引导力”。今年以来,崔家乡人大通过深入各村发放宣传资料、村村通“大喇叭”、入户走访等形式,向群众普及移风易俗的知识和意义,耐心地向群众讲解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的危害,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用“乡音土话”推动乡风“大文明”,今年以来共开展“夜话乡风”移风易俗座谈会9场,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1200余份,简办红白喜事10余场,越来越多的群众认识到移风易俗的好处,纷纷加入到破旧立新的行列中来,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真正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文明实践”提高移风易俗“凝聚力”。崔家乡人大依托全乡5个人大代表联络站、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等阵地,以各种传统节日为契机,将代表履职与文明实践活动深度融合。把移风易俗的内容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到各村,让更多的群众在文化参与、文化享受中愉悦身心、陶冶情操,让乡风文明建设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实践于行。截至目前,全乡共组织开展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20余场,受益群众达1800余人,有效激发了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营造了移旧俗、除陋习、尚科学、倡新风的良好氛围。(唐玉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