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学子赴永州开展红色研学
悟红医精神 践初心使命

6月28日至29日,桂林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赴湖南永州开展为期两天的“红医足迹大家寻”主题研学活动,在追寻革命先辈足迹中感悟红医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参观陈树湘烈士生平事迹陈列室。臧博浩摄
28日,研学团先后参观走访了道县红军墙、水南村红军渡、陈树湘烈士生平事迹陈列室与何宝珍故里纪念馆。在红军墙前,成员们被一名14岁小红军用生命书写革命口号的壮举深深震撼。在水南村红军渡口,一座由竹板、铁链和铁船连接而成的百米浮桥,见证军民齐心协力抢渡潇水的血色记忆。而陈树湘烈士“断肠明志”、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事迹所展现出的绝对忠诚,何宝珍烈士三陷囹圄、铁骨铮铮的事迹所体现出的革命气节,无不为新时代医学生点亮了精神灯塔。
心肺复苏现场教学。蓝惠茹摄
成员们将学习红色精神的热情延伸到志愿服务行动中。在零陵古城,他们发挥专业所长,为居民和游客普及急救知识、医学常识,并手把手传授心肺复苏(CPR)技能。他们积极传递“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理念,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崇高理念,将医者仁心书写在古城的青石板上。
参观永州党史军事博物馆。韦璇摄
在红六军团指挥部旧址展览馆前合影。臧博浩摄
29日,成员们继续探访永州党史军事陈列馆、李达故居和永连村红六军团指挥部旧址。永州党史军事陈列馆内丰富的史料文物,生动展现了党领导永州军民奋斗的壮阔历程。在李达故居,成员们追忆了这位党的创始人追求真理、笔耕不辍的一生,感悟其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探索精神。在红六军团指挥部旧址内,“半截象牙筷”的故事(红军卫生员用其治疗村民眼疾,被村民珍藏90年),生动体现了“军爱民、民拥军”的鱼水深情和党植根人民、造福人民的根本立场。这些都让学子们深受教育和感动。
此次永州研学,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与信仰寻根之旅。成员们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医学青年,将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将红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成长为兼具精湛医术、家国情怀与坚定信仰的卓越人才,让青春在守护人民健康、服务国家需要的实践中绽放光彩。(曹含芳 李诗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