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晓”护未:文明实践的法治守护乐章

广西贺州市八步区人民检察院“春晓”法治教育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以“春之希望、晓之蓬勃”为精神内核,将法治教育深度融入文明实践,构建起“阵地共建、资源共享、服务共融”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这支以文明实践理念为指引的队伍,先后斩获24项国家级、自治区级荣誉,用法治之光点亮青少年成长之路,成为八步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精准化、品牌化、社会化”服务的生动缩影。
八步区南乡镇中心学校护未队员廖芳健、岑昕录制《护未先锋》广播节目。
阵地构筑法治教育“同心圆”
该中心将“春晓”法治教育纳入全区文明实践重点项目,整合学校、社区、线上平台等资源,打造“1+N”法治教育矩阵,让文明实践阵地成为青少年法治成长的“加油站”。校园阵地深耕,法治之花遍开课堂。依托中心统筹109所学校资源,“春晓”团队研发小初高全学段法治教育橱窗18个,通过文明实践中心“点单式”服务机制,将法治课程精准推送至各校。创新组建“小小法治宣传员”队伍,在城东实验小学等试点学校开展“学生讲给学生听”的互动式宣讲,一周内实现1800名学生法治教育全覆盖,让文明实践的“种子”在校园生根发芽。
科技赋能阵地,云端普法打破壁垒。借助数字化平台,打造广西首个“VR+H5线上人文教育馆”,将“两法”知识、典型案例转化为可互动、可体验的线上内容,偏远乡村学生通过文明实践站终端即可参与学习。录制《春晓讲堂》31期,通过“微八步”视频号、校园广播等多渠道传播,累计点击量25.6万次,构建起“线上+线下”“城区+乡村”的立体普法网络。实践基地联动,沉浸式教育入脑入心。联合打造2个实地法治教育基地,通过模拟法庭、案例展览、互动问答等形式,开展“法治体验日”活动52场,组织800余名学生走进基地,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文明实践形式,直观感受法律的威严与温度。
向八步辖区旅馆业经营者宣讲“强制报告制度”。
协同织密未成年人“保护网”
该中心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推动“春晓”团队与民政、教育、妇联等部门联动,构建“法治+文明实践”协同机制,形成全社会参与的未成年人保护格局。专业队伍联建,激活基层保护力量。成立广西首个“女童保护”工作站,组建由160名司法社工、教师、志愿者构成的“三级服务团队”。2023年,团队联动社区文明实践站,成功干预23起未成年人家庭监护问题,实现“发现-介入-帮扶”闭环管理。
行业治理联抓,净化成长生态空间。针对电竞网吧、民宿等新业态,开展“护苗专项行动”,制发检察建议17份,推动文旅、公安等部门排查相关场所320余家,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品牌项目联创,放大法治传播效应。依托文明实践中心“文化惠民”平台,组建春晓“护未”联盟,联合市融媒体中心推出《护未先锋》广播节目,59名学生志愿者化身“法治小主播”,用方言、童谣等青少年喜爱的形式传播法律知识。节目通过贺州市广播电视台覆盖全区乡镇,形成“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文明实践传播链。
联合城东街道爱莲社区共同开展家长课堂。
延伸教育厚植家庭保护“大土壤”
将家庭作为未成年人保护的关键阵地,支持“春晓”团队创新“法治+家教”服务模式,打通家庭保护“最后一公里”。亲子教育下沉,修复家庭情感纽带。通过“家长学校”网络,推出“菜单式”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针对涉案未成年人家庭,定制“督促监护令+心理疏导+亲子互动”套餐。2021年以来,在文明实践所、站开展亲子活动67场,指导452个家庭改善教育方式,帮助144名涉罪未成年人重新回归社会,其中40人重返校园、61人就业。
社区共建赋能,打造家教实践样本。与城东街道爱莲社区文明实践站联建“检察+社区”家长学校,开展“法治下午茶”等活动,邀请专家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组织家庭参与亲子法治游戏。该模式被纳入文明实践中心“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项目,累计服务家长2300余人次,形成“社区吹哨、部门报到、家庭参与”的协同育人机制。心理服务融入,守护青少年心灵成长。设立“春晓心理驿站”,引入专业心理咨询师团队,为涉案未成年人及家庭提供个性化疏导91次。结合文明实践中心“我们的节日”等主题活动,开展“法治+传统文化”亲子活动,如在端午节组织“屈原法治故事分享会”,让法治教育与家风建设同频共振,培育文明家庭新风尚。
从校园普法到社会治理,从云端课堂到家庭守护,“春晓”法治教育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将法治教育与文明实践深度融合,形成了“阵地共建、资源共享、服务共融”的未成年人保护新模式。这种以文明实践为底色、以法治护航为特色的探索,不仅为青少年成长撑起了“保护伞”,更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实践,让法治之光与文明之花在八步区交相辉映,共同谱写守护未来的温暖乐章。(高媛 陈婷婷)
来源:八步区人民检察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