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要闻

监督联动、民意直采、力量下沉

——田林县“三驾马车”拉紧基层法治缰绳

2025年07月01日10:56 |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小字号

近年来,田林县人大常委会法制监察与司法委员会创新打造“联动监督体系”“立法民意直通车”“法治力量下沉”三大特色法治载体,为县域高质量发展筑牢了坚实的法治根基。

构建“人大+”联动监督体系,从“单打独斗”到“攥指成拳”

针对基层监督力量分散、刚性不足的问题,田林县构建以人大为主导、多方协同的“人大+”联动监督体系,实现了监督效能的“聚变”。

“人大+纪委监委”:民生监督“双剑合璧”。建立“清单共商、过程共管、结果共用”协同机制,对人大代表票决的民生实事项目实行全链条、嵌入式监督。2024年,针对10项重点民生项目开展联合跟踪问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联合执法检查中,将发现的关键问题线索及时移送纪委监委,协同压实“河长制”责任。

“人大+检察机关”:公共利益守护“法治同盟”。建立代表建议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双向衔接转化机制。2024年以来,县人大机关与检察院已双向移送转交涉环境污染、森林保护等建议11件。面对企业环保投诉,创新采用“现场视察+专题询问+普法宣讲”组合拳,直击痛点摸实情、动真碰硬提要求、精准普法促整改。

打造“立法民意空间站”,让基层声音直通立法殿堂

该县以利周瑶族乡亮福村基层立法联系点为枢纽,精心构筑“立法民意空间站”,打通了立法“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的“神经末梢”。

标准化建设筑牢民意基站。投入专项资金实现“五个有”硬件标配,组建由壮、汉、瑶三级代表、法律明白人等构成的民族特色信息队,建立“两官两员一律”专业服务团,形成覆盖县乡村三级的民意收集网络。

广开言路提升参与质效。通过“代表面对面·法之约”系列活动,在议事庭院、法治文化廊、广场等场所,零距离征集民意。2023年以来,就《百色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百色市芒果产业发展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粮食安全保障条例(草案)》等20余部立法事项,征集原汁原味意见建议256条;开展普法宣传148场,发放资料万余份。成功承办全市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现场会和立法业务培训班。

推动“法治力量下沉”,专业智囊团驻守治理一线

该县有效实施“两官两员一律”进人大代表联络站服务代表工作机制,推动专业法治力量从“机关大院”精准投送至“村屯一线”。携手县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局及司法局等多部门共同举办“代表面对面·法之约”活动,深入利周瑶族乡、利周中学、广西田林和平糖业有限公司开展法治宣传活动,为村民、企业员工、学校学生现场解答法律咨询36人次。

网格化服务化解矛盾。选优配强人员进驻联络站(点),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专业意见,及时化解矛盾纠纷。2023年以来解决困难326余件,化解矛盾纠纷571余起,基层警情、纠纷、安全事故稳步下降,维护基层社会稳定。

“代表面对面”载体激活效能。以“代表面对面”为统一载体,开展政策宣讲、调研监督、民情沟通、立法实践等活动。结合山歌晚会、文艺活动等开展防诈、未成年人保护等热点普法41场次。邀请“两官两员一律”参与代表调研、执法检查12项,增强监督精准性。运用“瑶家庭院会”“虹桥议事会”等形式,破解民生难题,深度参与立法意见征集。

田林县通过构建联动监督体系、打造基层立法联系点、推行“两官两员一律”进站服务机制,破解了监督深度不足、民意渠道不畅、基层法治力量薄弱等难题,显著提升了人大工作的质效,有力推动了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黄文靓 黄春连 岳喜瑞)

(责编:陈露露、许荩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