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东:“四个精准”防返贫强帮扶增质效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广西田东县围绕持续加强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强化分层分类帮扶两大核心任务,探索实践行之有效的“四个精准”工作方式方法,实现返贫风险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不断提升帮扶质效,夯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线上智控打造“千里眼”,精准预警匹配“工具箱”。注重构建“线上智控+线下深耕”的“双线融合”监测网格体系,依托广西防止返贫大数据平台,启动“防返贫守底线”行动,整合户籍、人口普查、民政、医保、教育等16个部门的基础信息,搭建全量数据资源库,构建坚实的监测数据基石。对全县165个行政村(社区)的37万户农户信息进行地毯式梳理与更新,使得数据精准度超过98%。基于完善的数据基础和数据赋能,实现精准监测和智能预警。打造的智能预警系统如同“千里眼”,每月定期与各部门进行数据碰撞比对。自2023年8月以来,已累计生成预警信息1.4万多条,并精准推送至县、乡、村三级网格,经预警发现并纳入监测的对象占新增监测对象总数的70%。推行全流程“无纸化审批”制度,识别纳入监测对象的平均用时从13天缩短至7天,效率提升超过50%。此外,系统平台精心打造“政策工具箱”,涵盖10大类120项帮扶政策,借助大数据分析,为2169户7584人监测对象量身定制帮扶方案,确保有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开发式帮扶措施落实率达到100%,且70%以上成功消除返贫风险。其中部分群众通过“政策工具箱”匹配到养殖补贴、技术指导等帮扶政策,成功扩大养殖规模,收入实现翻倍增长。
线下深耕精心“织网格”,精准监测筑牢“防火墙”。在线下监测方面,织密“4+2+2”网格化管理体系,确保精准监测责任落实到人。县党政“一把手”担任一级网格长统筹全局,分管领导、乡镇党委书记、村支书或驻村第一书记分别担任二、三、四级网格长,层层压实监测责任。全县共设立1800多名网格长,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的责任网络。全县选拔聘用169名村级防贫监测信息员专职负责数据采集与更新。按照每400户配备1名网格员的标准,招募大量网格员常态化开展入户巡查。每个行政村划分若干网格,每个网格配备1-2名一级网格员和若干名二级网格员。一级网格员负责组织协调,二级网格员与监测对象“结对子”开展精准帮扶,协调各方资源为网格内监测对象提供就业培训助力顺利就业,或者拓宽渠道帮助农户销售农产品增收等。通过网格化精准监测,织密监控大网,筑牢返贫风险“防火墙”。
靶向施策分类“提级帮”,精准帮扶增收“解难题”。立足农户差异化需求,探索分层分类帮扶制度,推动帮扶资源“精准滴灌”。针对低收入组脱贫人口和未消除风险监测对象,实施“提级帮扶”举措,在原有帮扶基础上增加一名提级帮扶人,深入调研低收入脱贫户和监测户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增收方案。建立低收入脱贫人口动态监测台账,通过定期核查收入数据、分析家庭收支结构,重点防范收入大幅下滑或低于监测范围。对于收入下滑幅度较大的家庭,结合其劳动力状况与发展意愿,灵活调整帮扶策略:有创业意向的则提供小额信贷支持,缺乏技能的则组织参加职业培训,针对弱劳动力群体则开发公益性岗位,分类别全方位确保脱贫人口收入稳定增长。对于长期未消除风险的监测对象,开展专项攻坚行动,全县低收入组脱贫人口收入不增反降的比例从2023年的0.29%降至0%,全县“两类重点人群”稳定风险消除率达91%。通过推行靶向施策和“提级帮扶”,做到分类精准帮扶,有效解决增收难题。
实事求是坚持“抓重点”,精准聚集除险“增质效”。坚持实事求是工作原则,将帮扶工作重心聚焦于“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巩固提升、产业就业增收、兜底保障水平提高、群众认可度四大核心领域。针对已稳定脱贫的脱贫户和已消除风险的监测对象,帮扶干部除了通过电话、微信等线上沟通,还按需入户跟进帮扶措施落实情况。对于未消除风险的监测对象,尤其是针对“两类重点群体”,严格执行每月至少1次入户帮扶工作制度。通过面对面交流,精准掌握其生活困境与发展需求,现场协调解决住房修缮、医疗报销、子女教育等实际问题,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与满意度,确保防返贫工作扎实高效推进。(鲍荣威 班继将)
来源:田东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挥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