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要闻

崇左市江州区:喜看设施农业的“七十二变”

2025年06月30日16:19 |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小字号

清晨五点半,天刚蒙蒙亮,崇左市江州区驮卢镇连塘村渠拔屯的村民吴水兵就开着拖拉机下地了。最近天气有些干旱,他要开水浇地。

“以前种甘蔗就是‘靠天吃饭’,现在搞水肥一体化,手机定好闹钟,到点自动灌溉,省心!”吴水兵说。

逐盎村大桥屯的何伟华也感慨颇多,边说边掏出手机展示他的“智慧农田”APP。这个曾经只会挥舞镰刀的老蔗农,如今成了村里首批用上智能设备的“新农人”。

在十公里外的岑豆村,盛满源公司的鳗鱼养殖车间里又是另一番景象:145口精养池整齐排列,增氧机泛起阵阵水花,工人操作智能饲喂系统给池中的鳗鱼投喂饲料。

鳗鱼养殖基地副总经理林文介绍:“我们这条鳗鱼可不简单,从育苗到加工全在车间完成,去年产值突破一亿元 ,主要销往日韩市场。”

谁能想到,这个深山里的养殖场,竟成了连接国际市场的“金钥匙”。

在渠邦村的生猪养殖基地,自动喂料系统正精准投喂;灶瓦村的陆基圆池里,循环水处理设备24小时运转;岑豆村的甘蔗地上,装有北斗导航的收割机画出一道道笔直的轨迹。

“全镇拥有农机6108台,农业机械总动力超过8.22万千瓦,相当于10.96万头黄牛同时发力。”驮卢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曾群翔说,到今年镇里已经建起了18个农机服务组织,全镇农机户多达4271人,让“铁牛”真正成为农民的好帮手。

在驮卢镇合力联合社的加工车间,工人们正将刚采摘的豆角进行分拣打包。合作社理事长韦适进介绍:“合力合作社是国家级示范社,种着30多种果蔬,年产果蔬3900多吨,年销售值超3000万元,产品销往上海、苏州、山东、广东等地。”

而更让人称奇的是甘蔗地里的“套种经”。连塘村支书韦万权说:“甘蔗未长成正好给西瓜生长空间,一亩地两份收入,今年全村套种西瓜产值600万元。”

傍晚时分,灶瓦村的陆基圆池养殖基地仍是一片忙碌。养殖能手黄海红正详细查看鲈鱼生长数据:“水温26℃,溶氧量每升5毫克,一切正常。”这是14个村集体经济联合带头搞设施养殖的样板,27个圆池去年为村集体增收39.48万元。

在驮卢镇,像新广园合作社社长、科技种植大户何进一这样的“新农人”越来越多。镇上组织的农机操作培训班期期爆满,连五十多岁的逐盎村陇那屯村民谭兆田都考取了无人机操作证:“现在我给甘蔗打药都不用下地,无人机‘嗡嗡’几下就搞定。”

驮卢镇,这个曾经以“一根甘蔗”闻名的乡镇,正通过设施农业演绎着“七十二变”:甘蔗地里长西瓜,山泉水养出鳗鱼,种植农户玩转智能设备……

驮卢镇的实践告诉我们,农业现代化的密码,就藏在这“土”与“新”的结合中。(黄芳娜 陆华勇)

(责编:沈泉池、许荩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