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中贤:函数为梯田 耕耘学子心

“同学们看,这个函数图像,像不像我们忻城的梯田?”黎中贤用一支粉笔,一道优美的曲线,将抽象的数学与忻城大地血脉相连。2024年金秋,高州市第二中学的数学教师黎中贤跨越粤桂山水,带着二十余载教育智慧走进忻城县高级中学,开启了一场以心育人的支教长跑。
图为黎中贤老师在辅导学生
数学梯田:让知识在红水河畔生根发芽
黎中贤深知,唯有扎根乡土才能唤醒课堂。他敏锐地将三角函数曲线与壮族铜鼓的古老纹样相映成趣,打造出别具匠心的“数学+非遗”课堂。面对壮族学生鲜明的形象思维,他独创“生活数学”教学法:梯田的等高线化作斜率的最佳诠释,绣球划过的弧线成为推导二次函数的生动教材。在他精心编纂的《生活数学案例集》中,忻城糯玉米的产销数据、红水河水的涨落曲线,都成为数学王国最鲜活的注脚——生活与数学在此刻互为明证,熠熠生辉。
“每个孩子都是一道独特的数学题,解法因人而异。”基于此,他构建了精准的“三分”教学策略:分层备课,为不同学力学生定制A、B、C三级教案;分类辅导,开辟“基础夯实”与“思维拓展”双轨课堂;分段达标,为每位学生绘制个性化提升蓝图。这套策略成效斐然,他所带班级在大考中平均分与尖子生进步幅度均取得显著突破。
育人解方程:用数字丈量成长温度
课堂之外,黎中贤的育人匠心渗透于校园每个角落。他精心打造“星光闪耀,能量满格”育人平台:星光墙每月点亮“勤学”“文明”“进步”之星,榜样光芒照亮前路;夸夸墙上贴满温暖话语,“你今天发言真精彩”的纸条如春风化雨,传递肯定、筑起自信;阳光能量加油站里,励志便签与解压小玩具守护心灵,成为课间最温暖港湾。
为架设心灵桥梁,他创立“心灵方程式”制度——“每周一信”传递关爱,“每日一题”悄然打开心扉,面对面交流则直抵心灵深处。20余份健康成长档案记录蜕变轨迹:3名曾深陷焦虑的学生重展笑颜,成绩跃升超30%。他珍藏的36封学生来信中,曾欲辍学的罗新成写道:“您说人生如解方程,坚持方得答案。现在我想报考师范,回家乡教书。”留守学生蓝誉杰在成长周记中的渴望:“老师,我想考上大学,看看外面的世界。”正是黎老师心之所系。
他深知教育需家校同频共振。一次次家访,脚步丈量出教育的温度;累计300余次电访,让关爱跨越距离。家长从“旁观者”转变为成长伙伴,家校携手,静待每一朵生命之花从容绽放。
薪火不灭:留下带不走的教师队伍
黎中贤深知,教育薪火贵在传承。他主动承担公开课,将廿载教学精华倾囊相授;每学期深入课堂听课20节,博采众长亦真诚反馈。他悉心指导樊欣宁等青年教师,从教学设计到课堂管理,从课后辅导到资源整合,事无巨细。师徒结对的沃土终育繁花:樊欣宁等成长为县级教学能手,其指导开发的案例荣膺“市级优秀课例”。
肩负三个班级、跨两级教学的繁重任务,黎中贤步履不停。当被问及支教最大收获,这位腼腆的数学教师以理性包裹深情,给出一个隽永的函数式:“爱是分母,奉献是分子,当两者趋向无穷大时,教育的极限即是永恒。”这朴素的表达,道尽了粤桂教育协作的深远真谛。黎中贤老师以知识为火种,以真心为薪柴,在红水河畔学子的求知路上,点亮了一片温暖而永恒的星辉。(江沅芳 李程远)
来源:忻城县粤桂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