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构建“天地空”立体防线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近日,南宁市人民政府召开常务会议,部署该市涉重金属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要求构建起党政主导、部门联动、全域覆盖的立体化责任体系,摸清风险底数,分级分类全力推进整改,严格对照工作时间节点,确保排查整治工作取得实效。今年以来,该市密织责任网,立体化排查、清单式管理整治涉重金属环境风险,以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使命担当筑牢生态安全防线。
四级联动织密责任网。按照全区统一部署,南宁市成立涉重金属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压实市、县、镇、村四级排查整改主体责任,统筹生态环境、应急管理、自然资源等16个部门力量,将整治任务细化分解到镇(街道)、村(社区)。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南宁市党政领导带队开展督导检查,现场督办重点隐患点位,层层传导“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压力。
科技赋能立体化排查。全市各级各部门协同联动、形成合力,充分发挥数字化力量,对重点行业、敏感区域全方位排查。南宁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散乱污’企业问题,我们创新综合运用卫星遥感监测+无人机航拍巡查+网格化实地核查等‘天地空’一体化技术手段,确保摸清全市‘散乱污’企业底数。”
精准施策构建闭环。在全面排查的基础上,对发现的环境风险问题进行清单管理和动态跟踪。根据不同程度、不同领域风险,实施分级分类、精准施治,逐项明确整改责任单位、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按照风险等级,落实“红橙黄”三级管控,实施“边查边改、能改立改、重疾先治、痼疾专治、系统根治”的分级处置策略。对“散乱污”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分别采取关停取缔、整合搬迁、整改提升等针对性措施;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建立“一源一策”防护机制,进一步提升供水安全保障水平;对涉重金属企业加强监管,落实“一企一策”的整改措施;对尾矿库、填埋场等重点点位开展风险评估,科学制定隐患消除和生态修复路径。建立跨部门会商制度,及时解决整治过程中出现的权责交叉问题。严格执行“排查-整改-销号”闭环管理,确保完成一项、核查一项、销号一项。
截至5月21日,南宁市累计出动环境执法人员7968人次,排查重点区域2957处,精准锁定“散乱污”企业、重金属矿山等8大类风险源。南宁市在切实把涉重金属环境安全隐患整改到位基础上,将深化整治成果转化,推动建立重金属污染防控长效机制,筑牢生态环境安全防线,为高质量发展夯实绿色根基。(记者潘登)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