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

苍梧县梨埠镇沙地村:移风易俗绘新卷 “文明密码”激活振兴动能

2025年05月19日16:17 |
小字号

沙地村沙地村古殿仙迹桃花岛全景

沙地村古殿仙迹桃花岛全景

沙地村地处梨埠镇西南部,辖18个村民小组人口共3751人,下设党总支部1个,党支部4个,党员90名。村内成立仙迹桃花岛合作社,通过农旅融合助力乡村发展。仙迹桃花岛先后荣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振兴示范点”“广西五星级乡村旅游区”等荣誉称号。如今,沙地村通过村规民约、积分制、红白理事会等创新举措,将传统乡村治理与新时代文明风尚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志愿者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志愿者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创新宣传 浸润文明新风

充分利用村务公开栏、村“大喇叭”、广场文化墙等宣传载体,开展政策宣传50余次,覆盖3000余人次,向群众普及移风易俗的重要意义,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的新风尚。在沙地村的文化广场大舞台上,精彩节目接连上演。“移风易俗反对的陋习包括哪些呀?A是厚葬薄养……”主持人还没有读完选项,台下观众就开始抢答,现场气氛高涨。“这种宣传方式通俗易懂,我们应该从身边事做起,推进移风易俗,让村民在轻松的氛围中提高文明素养。”村民黎大哥说。通过新颖的宣传方式,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群众的生活,带动了更多群众主动参与到移风易俗工作中来,形成了人人讲文明、户户树新风的良好氛围。

制度先行 规范红白事操办

“以前,传统的红白事大操大办、攀比盲从、讲究奢华排场等陈规陋习深深困扰着农村群众。现在我们古殿组的村民每户在白事上自愿筹80元用于治丧支出,不铺张浪费,也帮助到了一些困难群众。”沙地村古殿组村民黎坤华说。沙地村明确了红白事操办标准,对宴席规模、礼金数额、车辆使用等进行了明确规定。在红白事现场,志愿者们主动提供指导服务,引导群众按照新风尚办理,既保留了传统习俗的精髓,又剔除了陈规陋习。2024年沙地村共简办红白事15场,节约资金6万元。​

沙地村古殿组获奖学学子合照

沙地村古殿组获奖学子合照

培育良好家风 引领文明新风尚

沙地村一直重视文化教育工作,重视乡风文明建设,致力培育良好家风、家训,营造新时代新风尚的社会氛围。村民自发捐款成立“古殿村春蕾基金会”,捐款用于全村学生的学习教育、外出研学、奖学助学等活动。“每年举办奖学活动,对我们村的孩子是一个极大的鼓励,一来激励莘莘学子奋发上进,二来增强村民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三来助力我们村乡村振兴的发展。”沙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周伟胜介绍。沙地村坚持每年召集初中及以上学子召开励志座谈会,组织外出夏令营活动,鼓励学子将个人奋斗与家乡建设融合。目前已对50多名优秀学子进行奖励,奖励金额达6万多元,组织中小学生三次外出研学。​

由梧州市映山红艺术团义务演出,在梨埠镇沙地村古殿仙迹桃花岛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演出暨“学雷锋·文化进乡村”文明实践我行动活动。

梧州市映山红艺术团在梨埠镇沙地村古殿仙迹桃花岛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演出

以文化人 焕发文明新风貌

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坚持以身边人讲好身边事,用身边人带动周围人。由村党支部引领,组织小组长初步推荐,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入户评选,根据环境卫生、家风家教、遵纪守法等情况,共评选出5户“文明家庭”,引领社会风尚。定期开展“文明家庭”“清洁之星”“美丽庭院”等各类评选活动,培树先进典型,引导广大群众见贤思齐、争当模范,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通过“桃花文旅宣传”“鹰嘴桃采摘体验”等活动吸引游客,带动农副产品销售,实现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双赢。​

沙地村在乡村文明建设中持续发力,不仅改善了乡村文明环境、提高了乡村文化水平,更提升了村民生活品质,有效助力乡村振兴,让村民切实收获美好乡村建设的丰硕果实。​(吴玲 钟海霞)

来源:苍梧县委宣传部

(责编:庞冠华、许荩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