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

兴安县溶江镇:秦渠韵美润沃土 文明乡风入人心

2025年04月21日11:15 |
小字号

在兴安县溶江镇的青山绿水间,位于千年古灵渠南渠畔的莲塘村如同一颗璀璨明珠,以独特的文明乡风与山水田园相映成辉。

这里,水泥村道干净整洁,绿植花草争奇斗艳,农家小院错落别致。村道边的宣传栏、村民院落的围墙上,随处可见村规、村训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文明新风沁人心脾。

强基础,生态宜居环境美

创建文明乡村,环境治理是基础。溶江镇聚焦生态保护和基础设施提升,以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等为标准,开展了一系列村容村貌打造工程。依托灵渠河畔独特的生态优势,将“三微”建设与自然风貌、民俗文化深度融合,鼓励村民在房前屋后种植本土花卉,搭配竹篱、石磨等乡土元素,打造“推窗见绿、移步赏景”的庭院花园,以“小家美”带动“乡村美” ,“一村美”变成“村村美”。按照“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模式,建立完善村屯卫生垃圾管护机制,增设分类垃圾桶80余个,各村实现了垃圾桶、运输车、中转站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和处理率分别达到100%。

为巩固环境治理成果,溶江镇以莲塘村“环保妈妈”志愿服务队为试点,开展系列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助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同时以环境美、人文美、家风好、生活富为主题,开展了环保妈妈大讲堂、环保妈妈手拉手、环保小卫士、绿色环保最美家庭实践等主题活动,进一步激发了村民参与环境卫生治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成功将莲塘村打造成环保妈妈示范村,也成为了全县首个实现村级垃圾分类的试点村。

树新风,文明乡风润人心

新时代新乡风,不仅要人居环境的“面子”,还要有移风易俗、文明新风的“里子”。溶江镇积极开展乡风民风家风培育,评选表彰一批“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身边好人”“星级文明户”等先进典型,树立身边榜样,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村民见贤思齐,凝聚淳朴民风、文明乡风。截至目前,莲塘村共评选“道德模范”“好婆婆”“好媳妇”“好邻居”20人、“十星级文明户”10户,“好婆婆”“好媳妇”评选案例入选全区精神文明建设优秀案例集,并作为全区乡风文明建设十大先进典型案例向全区推广。

与此同时,还制定了红白理事会章程,将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把推动移风易俗和反对高价彩礼、大操大办、攀比炫富、铺张浪费等内容及时纳入,对婚嫁彩礼、礼金、宴席等制定“限高”量化标准,大力推行移风易俗“五个统一”工作法,实现婚事习俗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党员干部率先签订承诺书,带头抵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陋习,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让文明新风在基层落地生根。

“我们村有自己的村规民约,红白喜事从简,大家都按照统一标准办事,既省钱又省心。”莲塘村党支部书记吴健华说道。此外,村里还组建了打鼓队、戏曲队,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

优服务,文明实践惠民生

近日,在莲塘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里的“百姓名嘴”庄代鸽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柴米油盐”“茶余饭后”,用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语言向村民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确保群众听得进、记得住、用得上,让群众在轻松的氛围里聆听党的“好声音”。

为深化乡风文明建设,溶江镇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紧紧围绕环境治理、文化生活、政策宣传、帮扶济困、敬老助残、治安巡逻、纠纷调解等方面,组织党员成立10支志愿服务先锋队,按照群众“点单”、党组织“派单”、志愿队“接单”模式,常态化开展“田间课堂”、孝老爱老助老、清洁家园、移风易俗等志愿服务活动100余场次,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50余件,不断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能够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群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解决燃眉之急,再累也值得!”党员志愿者庄采绫高兴地说。

潜移默化中,文明乡风已经浸润到群众的日常生活。如今,溶江镇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展现着属于“全国文明村镇”的卓越风姿,人居环境宜居宜游、特色产业富民增收、民风淳朴社会和谐。(张华、李慧敏、唐浩炜)

来源:兴安县溶江镇人民政府

(责编:周雨乐、许荩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