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

宾阳县:传统节日焕新彩 文明实践结硕果

2025年04月15日09:59 |
小字号

近年来,宾阳县创新构建“1+N”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模式,通过构建覆盖县、镇、村、实践点四级文明实践网络,以“我们的节日”为载体,深入挖掘宾阳历史文化,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让传统节日成为传播新思想、弘扬新风尚的重要载体,有效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宾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传承文化 共迎新春”送春联文明实践活动

宾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传承文化 共迎新春”送春联文明实践活动

深挖文化内涵,让传统节日彰显文化魅力

宾阳县以“我们的节日”为主线,将春节、元宵、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通过“百龙舞宾州”炮龙节展现非遗魅力、“福满新春闹元宵”融合民俗与家风教育、“孝在新时代 温情暖重阳”弘扬孝老爱亲美德等一系列活动,在文化浸润中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群众中悄然生根,传统节日真正成为凝聚人心、增进福祉的精神纽带。同时,在内容创新上,注重挖掘节日文化中契合当代社会需求的现实价值。如,清明节以“移风易俗过清明”倡导生态安葬,端午节通过“陪伴成长”关爱未成年人,七夕节开展“情暖童心 用爱陪伴”活动强化家庭责任,中秋节以“情暖邻里迎中秋”促进社区和谐,使文明实践活动与经典诵读、民俗体验相结合,让抽象的传统文化转化为群众可感知、可参与的文明实践。据统计,2024年以来,全县围绕传统节日开展各类民俗文化活动540多场,惠及群众45万多人次。

古辣镇马界村开展“星级文明户”集中授牌仪式

古辣镇马界村开展“星级文明户”集中授牌仪式

深化移风易俗,让传统节日引领时代文明新风

宾阳县以自治区移风易俗试点县建设为契机,以邹圩镇、古辣镇等五个试点镇为突破口,通过移风易俗“五个统一”工作法,聚焦“我们的节日”文化载体,以点带面,大力推进移风易俗,推动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等社会风尚更加浓厚。中华镇兴隆村通过村民议事、好人引领、信用积分、家风家训等多种途径,以“小切口”破解农村移风易俗工作中的难点堵点。古辣镇创新打造稻香缘红白喜事宴会厅,在清明节开展“鞭炮换鲜花”活动,创作“移风易俗七字歌”,倡导大家摒弃不良社会风气,形成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2024年,推荐陈平镇名山村、古辣镇刘村参评全国文明村镇,推荐各级身边好人50多名,为2924户“星级文明户”颁发荣誉铭牌,创建了移风易俗示范镇、村各5个,形成“一镇一品、一村一策”的文明乡风建设格局。

宾阳县在宾阳县凤凰小学举办2024年“我们的节日·端午”文明实践活动

宾阳县在宾阳县凤凰小学举办2024年“我们的节日·端午”文明实践活动

深耕“节日+志愿”,让传统节日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宾阳县始终坚持在传统节庆文明实践活动中融入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创新构建“政策引导+资源整合+群众参与”机制,依托全县25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实践点),利用全县各级志愿服务团队,在“我们的节日”系列文明实践活动中围绕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化移风易俗等方面,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明实践活动,通过将传统节日与志愿服务深度融合,成功打造了“文化传承+民生服务”的示范样本。全县共培育了宾阳县“红锦绿袖”环保、“火焰蓝送平安”“红蓝白守护者”——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等多个特色志愿服务项目,打造了具有“民俗特色”“文化特色”的宾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非遗(织锦)传承基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谭湘光织锦展示馆、宾阳炮龙文化园、宾阳县思陇太守新时代文明实践竹编技艺传承基地等特色实践阵地。2024年,共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450多场次,服务总时长59692小时,实现了志愿服务活动天天见、日日新,长流水、不断线,群众对文明实践活动满意度达90%以上,形成了“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全民共享”的文明建设新格局。(杜世军、陈志刚、丁俞心)

来源:宾阳县委宣传部

(责编:李敏军、许荩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