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果市海城乡驻村第一书记盘安玙:
因地制宜拓产业 当群众的贴心人

眼下正是辣椒成熟的季节,平果市海城乡万康村辣椒基地迎来丰收季,一眼望去,红彤彤的辣椒满枝头,该村驻村第一书记盘安玙正带领着几十名村民忙着采摘辣椒,忙碌的身影和火红的辣椒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转眼之间,驻村工作已经快两年了,每天翻翻日记,点点滴滴都犹如在眼前,曾经有疑虑、有困惑,但更多的是喜悦、是收获。”盘安玙坚定地说,“在这里看到了朴实的民风,还有村民们的热情和期待,更坚定了我要踏踏实实住下来、实实在在做点事的想法。”
筑牢农村党组织战斗堡垒。自2023年5月初到海城乡万康村,盘安玙便以务实作风迅速进入角色。他带着村干走遍全村22个村民小组,遍访脱贫户131户,详细记录群众诉求,结合村情实际制定《万康村个人年度帮扶计划》。聚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主线,他创新构建“党建+”工作体系,推动党建引领、防止返贫监测、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深度融合。
他对村级党建工作做全面安排部署,明确党委委员日常工作任务、工作制度、工作目标,针对历年党建薄弱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完善,使各项工作制度逐步走向制度化。围绕以党建引领社会发展,以党建促进村屯管理,全面推进村级综合治理,提升党员干部争做先锋,带领村民群众一起参与社会管理工作中,树立良好的党员形象。
转动村集体经济致富门。正是春耕的好时节,近日,盘安玙组织村“两委”干部、志愿者及群众共30余人,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村级集体经济甘蔗种植活动。
结合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立足本地特色,盘安玙通过调研走访、实地考察等方式征求群众意见后,带领万康村承包群众流转土地300亩自主经营种植甘蔗,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注入了新的活力。在甘蔗种植过程中,用工优先使用本村村民,在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也带动了本村村民增收。自主经营甘蔗种植项目,预计每年可为村级集体经济增加收入近60万元。
“我们积极发动村民来种植,不断拓宽群众的增收渠道,用甘蔗挑起村民的好日子,走出一条农业增收、产业兴旺的好路子。”盘安玙说,“甘蔗种植作为传统支柱产业,只要用点心做好管理,完全可以实现只赚不亏。”
近年来,盘安玙通过争取后援单位各项政策支持,带领蔗农积极参与双高基地建设,建立村集体经济发展联盟,成立甘蔗生产互助组,整合分散耕地,重新建设机耕道路,修建排水沟等工程,土地耕作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探索出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
移风易俗谱写乡村文明。盘安玙紧抓“千万工程”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要领,持续深化文明乡风建设,赋能乡村振兴,积极探索提升善治善成的乡村治理水平新方式,进一步涵养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展示乡村文明新气象。
针对近年来万康村部分屯彩礼偏高、攀比跟风的现象,村“两委”两级高度重视,强化党建引领、广泛宣传呼吁,共同致力于抵制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的工作,着力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不断为乡村振兴注入文明力量。
围绕抵制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的主题,盘安玙设计了一系列富有创意和感染力的墙体标语,利用网络平台,将倡议书发放到屯级微信群,呼吁群众共同抵制高价彩礼,倡导理性婚恋观念。利用村宣传栏、微信等媒介,将“爱情非交易、幸福非攀比”的新型婚恋观,传播到每个角落,营造出浓厚的舆论氛围,让向善向上的良好风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整合现有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他组织群众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筑牢基层思想文化阵地。关心关爱老年人身心健康,丰富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让群众能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享受精神大餐,在丰富的文化供给中获得精神滋养。
“选择驻村,我是幸运的。驻村的经历,是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这里美丽的乡村是一所大学、一个大舞台、一个大熔炉,能够从基层干起,才能够经风雨、长见识、成良才。”盘安玙深有感触地说道。
行走在万康村,一股清新质朴的文明气息扑面而来,村屯道路干净整洁,村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农村人居环境不断上档升级,乡村魅力得到进一步释放。农村新面貌已悄然呈现,幸福之花处处绽放,一幅党建引领、产业兴旺、成果共享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为这片土地带来蓬勃生机与无限希望。(陈燕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