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3月31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等多部委联合下发《关于表彰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及“白求恩奖章”获得者的决定》,其中,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大楼。医院供图
聚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持续加强党对医院的全面领导,不断健全党对医院的领导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
医院以培育创建第二批新时代广西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巩固拓展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创建成果等为抓手强化党建引领,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关于医疗卫生的方针政策,立足医院发展定位和广西在中国—东盟国际合作中的区位优势,深入推进医院综合改革,在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做出突出贡献。
医院荣获“全国公立医院党建示范医院”称号,顺利通过首批新时代广西医科大学党建工作“标杆院系”验收,儿科第二党支部、全科医学科党支部分别入选全国高校、广西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等称号。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医院供图
聚力提升医疗质量和效率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坚持以人民健康为怀,多举措提升医疗质量和效率,缓解群众看病就医难题,连续4年在“国考”中等级均为A+,居广西第一。其中,2023年国家绩效监测考核排名全国前10%,考核层级为省级及以上医院的A+,CMI值(体现疾病疑难复杂程度指标的病例组合指数)为1.42。
以医疗质量提升增强患者安全感。医院积极推进“大质控”体系建设,出台《医务人员医疗质量与安全年度积分考评管理办法》等制度压实医疗质量考评责任。优化临床路径—临床药径—临床耗材径及临床护理路径,进一步提升医疗环节质量。以模式创新提升服务效率。医院通过设立一体化诊治中心、开设日间手术中心、推行“互联网+护理”服务等新服务模式极大提升服务效率。以人工智能+赋能医疗服务效能提升。2025年初,医院最新上线国内首个依托医疗专科大语言模型技术研发的、医院自有知识产权的泌尿外科AI医生。AI医生能快速分析患者的病情,为医生提供辅助诊疗决策建议,提升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未来,医院将继续加大在AI技术领域的投入和研发,推动医疗服务模式的创新和升级。
聚力建设区域性国际医疗中心
医院以建设中国—东盟区域性国际医疗中心为目标,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四位一体”跨境医疗合作平台为抓手大力构建中国—东盟国际医疗卫生合作新生态,在搭建跨境医疗服务平台、建立服务机制上,在服务中国—东盟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中走在了前列。
一是推进中国—东盟医疗保健合作中心(广西)项目,该项目预计今年投入使用。二是建设并于2020年10月发布了中国—东盟跨境医疗合作平台,该平台是连接线下实体和线上平台的服务中台,可提供多国语言版APP,为东盟国家合作医院的医生、患者提供远程会诊、影像诊断、手术示教、教育培训、学术交流等技术支持。三是建设中国—东盟远程医疗中心。该中心通过连接远程会诊设备实现院外、境外患者远程诊治,目前已与越南、老挝、缅甸、泰国等7家东盟医疗机构建立了远程诊疗试点。四是建设中国—东盟跨境医疗合作创新平台,该平台聚焦区域临床重点难题的“科技攻关-转化-应用-培训”,致力于建设中国—东盟高发疾病国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医疗创新成果转化中心、医学人才临床技能模拟培训中心“三大中心”。同时,医院在助推中国—东盟国际医疗卫生合作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聚力承担社会责任
医院积极发挥自身医学技术优势和特色,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深入落实医改要求,以医联体、“组团式”帮扶、自治区级区域医疗中心为载体大力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2023年与河池市人民医院、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建设自治区级区域医疗中心,以医联体建设、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为主渠道、以党支部、统一战线深入基层开展形式多样的“送健康”活动为主要方式开展健康帮扶活动,医院“党建+健康扶贫”党建品牌获得广西高校党建示范品牌。
新征程上,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将赓续前行,继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科技创新赋能医疗服务提质增效,用医者仁心谱写健康广西、健康中国新篇章,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再立新功。(蓝飞燕 罗明朗)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