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广西三月三
2025年04月03日09:08 |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三月三”是广西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当广西三月三遇上AI,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今年,广西各地以创新形式将科技元素融入民俗庆典,通过系列科普活动开启民族文化传承的新范式。这场持续数月的科技文化盛宴呈现三大亮点:
家长带着孩子来到广西科技馆游览。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供图
前沿科技深度赋能文化传承
崇左市大新县的“赛博醒狮”惊艳亮相,智能机器狗身披醒狮装束演绎传统舞蹈;柳州科技馆Unitree Go2机器狗身着民族服饰,凭借4D激光雷达感知系统完成跳跃、扑人等拟态互动;广西科技馆更推出磁悬浮绣球装置,让传统信物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
科普教育贯穿节庆始终
全区构建起立体化科普网络:来宾市科普大篷车开进桥巩镇中心小学,通过机器狗表演激发乡村学子科学兴趣;玉林市组织150组家庭探访“黑灯工厂”和科技馆,开展智能制造主题研学;贵港市“星际奇遇季”活动让青少年近距离感受航天科技魅力。各地科技馆同步推出人工智能科普展,系统展示“AI+”在医疗、农业等领域的应用成果。
创新形式激活文化基因
玉林市创新开展科技山歌创作活动,青少年在科技场景中即兴编唱加入科技词的传统山歌;广西科技馆机器人“山歌王子”实现人机对歌互动;贵港市覃塘区布山古郡布山文化广场设置AI体验区,让民众在科技游乐中感受节日氛围。这些跨界尝试为传统文化注入新鲜表达方式。
据不完全统计,广西三月三期间,全区科协系统累计开展特色科普活动260余场次,覆盖受众超11万人次。通过将AR、机器视觉等尖端科技与绣球、山歌等文化符号创新结合,广西不仅拓展了传统节日的现代表达,更构建起科技与文化协同发展的新型生态。这场科普盛宴还在持续,正推动民族文化在智能时代绽放异彩。(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
(责编:雷琦竣、许荩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