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柔情暖兵心,拥军之花绽边关

雷锋精神如同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激励和感召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而在广西凭祥市,有一支女性志愿服务团队,她们巾帼不让须眉,以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十年如一日开展拥军优属志愿服务活动,不仅让子弟兵远在客乡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更让雷锋精神在边关大地上熠熠生辉,绽放出新的光芒。
初心不改
“兵妈妈”拥军团团长凌小雪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末,从小就在浓厚的拥军氛围中长大。她曾是一名民兵,亲身参与过部队后勤的支援服务工作,同时也是一名军嫂,她的爱人曾驻守边疆,因此,她深知戍边生活的艰苦。
“军队是长城,驻地是故乡”,边防战士们背井离乡,在祖国南疆上筑起钢铁长城,守护着边境乃至全国人民的安宁,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抱着这样的想法,2014年的秋天,凌小雪和10位姐妹一拍即合,决心传承发扬凭祥人民拥军优属的优良传统,化身“志愿红”服务“橄榄绿”,齐心协力为战士解决后顾之忧,让他们全心全意为祖国站岗放哨。就这样,她们戴着光荣退休的大红花,满怀热忱地走进军营,成为了“兵妈妈”。
当她们第一次踏入军营开展慰问时,战士们眼中闪烁的惊喜与喜悦让她们至今难忘,一声声亲切的“妈妈”如同春日暖阳温暖了她们的心。战士们期盼的眼神,更加坚定了“兵妈妈”们拥军的决心。自此,他们与兵儿子们结下了不解之缘,踏上了长达十年的拥军之路。
暖心关怀
和北方地区过年吃饺子一样,在凭祥市,有春节吃粽子的习俗。每逢佳节,“兵妈妈”早早就开始选粽叶、腌猪肉、泡糯米,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只为让战士们吃上最新鲜的粽子。洗糯米、摆粽叶、填糯米、裹粽叶、扎绳子……不一会儿,一个个圆润饱满的粽子便做好了。从2014年的100多个到2024年的2000多个,粽子越包越多,情谊越来越浓,她们把满满的爱心包在粽子里,以最朴素的方式表达着驻地故乡的母爱。
“‘兵妈妈’来部队一次,胜过一堂思想政治课。原本闹情绪的战士平静了,想家的战士也安心了,她们虽不是战士们的亲生母亲,却胜似母亲。”连队干部感慨地说。
每到下雨天,金鸡山的训练场就变得泥泞不堪,士兵们急需一个好的训练场地。2019年2月,“兵妈妈”拥军团联合凭祥市电商协会广泛发动客商等社会力量共同捐资,筹集了16万元资金为部队改造训练场地、硬化跑道、绿化场地,部队官兵有了一个良好的训练环境。
“兵妈妈”拥军团中,既有退休干部、教师,也有医生、商人,大家身份职业各有不同,但爱军拥军的目标却是一致的,她们发挥各自职业特长,理发、缝补衣物、举办文艺晚会、帮助退伍军人顺利转业,不仅热心地为戍边部队排忧解难,还帮助军属解决急难愁盼。
在凭祥市,有南山烈士陵园、匠止烈士陵园和法卡山英雄纪念碑园等三座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共1800多名烈士长眠于此。每年清明前后,“兵妈妈”拥军团都会自发来到陵园擦拭墓碑、描红填漆、更换国旗,一丝不苟地清理每一个角落,以实际行动表达对先烈的深切悼念和无限敬仰。此外,“兵妈妈”拥军团主动联系酒店、餐饮店等服务行业,打造了2处拥军之家和76个拥军服务点,为从全国各地到凭祥祭扫的退伍老兵和烈属提供优质的拥军惠军服务。
爱心延续
十年间,“兵妈妈”拥军团的行动从未停歇,她们用一件件小事、一次次关怀,汇聚成温暖的洪流,润泽着每一位战士和军属的心田。
“我是一名退伍军人,能体会到当兵的艰苦,为军人服务、给予他们更多关心关爱,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凭祥市电商协会常务副会长李俞晓说,2001年,自己远离家乡到湖南当兵,训练环境艰苦,逢年过节更是格外想家,当时部队也与当地群众进行共建,有了群众的关怀,思乡之苦也就减少了许多。退伍后,李俞晓经常思索着自己能够为部队军人做些什么事情,2018年,他加入了凭祥市“兵妈妈”拥军团,能为部队军人做更多事了。
为传递好拥军优属的接力棒,“兵妈妈”拥军团还走进学校,进行爱心助学活动,资助困难学生,送去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通过开展红色教育和讲述军人故事,引导孩子们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厚植爱国信念,涵养家国情怀,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将来为国防事业贡献力量。
随着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的人加入队伍,如今,“兵妈妈”拥军团已发展壮大到300多人,她们真心爱兵、真情拥军,受到部队官兵爱戴,得到社会广泛认可,成为了军民团结的典范,在社会上营造了“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浓厚崇军氛围。2020年,“兵妈妈拥军团”被崇左市评为“学雷锋最佳志愿服务组织”,2021年被崇左市评为“最美拥军模范人物团队”,2023年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爱国拥军模范单位”称号。(甘达锟、廖洪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