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江多举措助力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近年来,河池市环江优化调整就业帮扶车间管理,扶持一批重点企业建立就业帮扶车间,帮助无法外出务工的脱贫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在“家门口”就业。2024年,全县累计通过认定的就业帮扶车间30家,共吸纳就业人数3294人,为符合条件的22家就业帮扶车间发放带动就业奖补资金106.8万元。
车间生产现场
强化建设引导,合理分类施策。环江形成“厂房式、商贸流通式和乡村旅游式”三种车间建设模式,因地制宜发展林产品加工、食品加工、电子加工、丝绸加工、乡村旅游等特色行业,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向村民传授技术,带动村民通过劳动致富。引导部分有实力企业生产向乡镇延伸,鼓励企业在乡镇建立产品加工点,如广西木论白丹生态饮用水有限责任公司建立在川山镇白丹村白上屯,吸纳周边农村劳动力48人就业。在环江毛南家园安置区建立了厂房式就业帮扶车间——环江耀辉电子厂,吸纳易地搬迁户就近就地就业67人。
技能培训现场
强化监督管理,畅通供需渠道。环江持续做好就业帮扶车间的动态管理,成立就业帮扶车间常态化联系服务工作专班,落实专员联系车间制度,推动就业帮扶车间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定期排查辖区内就业帮扶车间的情况,了解掌握帮扶车间用工需求,通过线上发布招聘信息,线下依托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招聘活动,畅通脱贫劳动力与就业帮扶车间的供需对接渠道。2024年,组织开展“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服务月、金秋招聘月等线下招聘活动54场,有400多家企业进场招聘,提供就业岗位10000多个。同时通过乡镇就业社保中心、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帮扶干部入户、就业专项活动等途径向有转移就业意向的脱贫劳动力推送,组织引导脱贫劳动力到帮扶车间就业,进一步强化帮扶车间的社会效益。
强化自身建设,推动车间平稳运行。环江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免费技能提升培训,提高农村脱贫劳动力参与就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2024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9期,共1661人,带领群众从田间地头走进车间厂房,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同时,充分发挥县城区、2个大型移民安置区及东兴镇和川山镇塘万村5个零工市场(服务站)的服务功能作用,不定期向广大求职者提供就业岗位查询、求职登记等服务,搭建就业帮扶车间和求职者供需平台,促进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来源:环江县委宣传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