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工鼓”震天响 广西产业园区干出“新气象”

开局关系全局,起步决定后势。在广西2025年“新春第一会”上,14个设区市的党政负责人依次上台立下“军令状”,“强产业”成为高频词。
战鼓擂、号角起;方向清、任务明。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动起来、干起来、跑起来。作为“强产业”的重要载体,遍布八桂大地的上百个产业园区已经擂响“开工鼓”,铆足干劲为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园”动力。
2月18日,南宁市158个重大项目实现联动开(竣)工。人民网 何宁摄
“项”前冲,推动经济稳增长
走进上海榕融百色市氧化铝连续纤维制品项目现场,高大而崭新的厂房整齐排开,生产车间内机声阵阵,一根根蚕丝般的纤维在齿轮上飞舞,工人们脚步匆匆,穿梭于设备之间,繁忙的气息扑面而来。
这里将诞生一张张神奇的“魔毯”。它一面经受着1400℃高温烘烤,另一面却能保持可徒手触摸的常温。这背后的“功臣”,是国际公认的耐高温热端构件新一代主力材料——氧化铝连续纤维,目前它已在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消防等领域“大显身手”。
作为百色市重点引进的重大实体经济项目,这张上海“魔毯”一路向西来到“南国铝都”,不久后还将从这里“出海”。“一期16条生产线计划于今年全部安装完成。根据订单情况,2025年预计全年产值至少达7亿元。”上海榕融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徐建强信心满满。
上海榕融百色市氧化铝连续纤维制品项目现场。杨佳琪摄
同样节后“满电”开启“忙碌模式”的还有桂平新材料产业园心连心绿色化工新材料项目。“农历正月十二,我们的子项目复合肥项目就开工了,大伙的干劲十足。”春节收假后就收到3000吨的新订单,令项目行政负责人陈慧霞难掩激动心情。
车间内,身穿绿色工装的工作人员神情专注,仔细检查着造粒塔地面传送带的传输速度、进料重量等各项参数。
车间外,大型机械来回穿梭,轰鸣声不绝于耳,建筑工人们全力以赴抢工期,抓紧建设大化工项目及其配套码头。
心连心绿色化工新材料项目总投资约220亿元,是贵港市设市以来引进的最大制造业项目,也是2024年自治区重大产业标志性工程。“项目全部投产后,将有助于基础化工上下游产业链的延伸,为贵港工业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能。”陈慧霞说。
一个重大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一批重大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极。2025年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已经定下强产业“路线图”:抓好重大工业项目建设,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力争工业投资增长5%以上;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生物制造、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大沿边临港产业园区、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协同发展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更好统筹重大产业项目开工建设。
起新势,聚链成群产业兴
LED生产线上焊锡、封装、检测、组装各环节有条不紊;电镀车间里自动化设备加速运转;双层多面高精密线路板车间内工人们加班加点赶订单……新春的年味还未散尽,荔浦高新技术产业园就已恢复了往昔的热闹,连片的现代化光电企业开足马力加快建设“光电之城”。
作为一个不沿海、不靠边、无高铁的县级市,荔浦市凭着“无中生有、敢为人先”精神成为广西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县域之一,近年来更是勇闯新赛道。短短数年,荔浦高新技术产业园“拔地而起”,集聚了粤港澳大湾区30多家光电科技上下游企业,光电产业从“点上开花”走向“链上成景”。
荔浦市美亚迪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抓紧赶订单。人民网 韦欢摄
“今年,我们将全面推动招商引资‘招大引强’,加快形成PCB(印制电路板)、FPC(柔性电路板)、高端陶瓷电路、光电新材料等产业链集群,为打造高新技术百亿园区奠定坚实基础。”荔浦市副市长李青松说。
串珠成链、聚链成群、集群成势,“新字号”产业正在八桂大地加速壮大。
“轮胎岛”“前挡风岛”“蓄电池岛”……走进位于柳州市柳东新区的上汽通用五菱精益智造工厂,只见200多台工业机器人围成一个又一个“岛”。随着无人物流车搭载汽车零部件在“岛”间穿行,一辆辆新能源汽车陆续下线。
上汽通用五菱精益智造岛式工厂融入AI、数字孪生等众多前沿技术。人民网 雷琦竣摄
一辆新能源汽车由上万个零件组成,背后是庞大的产业链在支撑。瞄准新能源产业链,柳东新区加码布局,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新能源产业链头部企业在此“落地生根”,覆盖动力系统、新能源“三电”系统、智能网联系统等领域,为抢占新能源汽车发展新领域、新赛道筑牢稳定基石。
集链成群,方能链链生金。作为中国面向东盟市场的前沿窗口,广西正利用产业园区的集群优势,实现与东盟国家的产业优势互补。今年,广西将全力推动以沿边临港为重点的产业园区建设发展,充分发挥广西与东盟国家的合作优势,加快构建跨区域跨境产业链供应链。
筑好巢,开放发展后劲足
北部湾畔,广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8000余亩的厂区里车水马龙、热气升腾,生产线末端的一批批成品钢材整装待发。
作为多年蝉联广西民企百强榜首的企业,该公司的发展可谓是一路上扬。如此亮眼的成绩,离不开“主阵地”的有力支撑。
“春节期间,我们安排专人24小时值班,跟踪重点项目,助力盛隆冶金等不停工规上企业安全生产、有序运作,同时还充分利用经开区智慧服务平台,共享园区政策信息等,为企业提供‘全闭环诉求办理’。”防城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服务局负责人何伟均说。
广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生产建筑钢、高强耐磨钢、硅钢等不同系列钢材产品,现已发展成千万吨级钢铁联合企业。人民网 韦欢摄
从“企业寻服务”到“服务找企业”,防城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通服务企业发展的“最后一米”。如今,这里运营管理服务水平大幅提升、优势产业加速集聚,已发展成为广西首个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的园区。
筑好“暖巢”,引“凤”长栖。
重大项目从奠基到投产仅用时9个月,“百色速度”赢得企业连连称赞;一网通办、一窗受理、一次办结,东兴市厚植营商环境“沃土”让企业高效运转;构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园区开放创新生态,北海市推动企业“向海”拓市场……广西通过深化产业园区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打造“桂园服务,贵在园满”服务品牌,让企业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
当前,人工智能浪潮奔涌而来。人工智能时代,广西不能缺席、不能落后,要以“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力争在新领域新赛道迎头赶上。
作为广西创新发展的“策源地”、扩大开放的“新窗口”,产业园区怎么干?
“我们将突出重点产业招商,制定广西人工智能产业招商方案、产业链图谱以及头部企业清单,力争尽快引进一批人工智能领域重点企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自治区园区办党组书记、主任邹展业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