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医科大一附院成功救治“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危象”急危重症患者

近日,40岁的林先生(化名)因“重症肌无力危象”折磨近两周后,在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状态下,经120由当地医院紧急转入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
病情危重,该院心胸外科、神经内科第一时间内外联动,运用“重症肌无力患者内外科联合救治”多学科联合诊疗(MDT)模式,为他实施了抢救性胸腺瘤切除术,经过精心治疗并实现逆转,林先生顺利出院,和家人团聚共度新春佳节。
病情危急 多学科快速诊断
林先生因“乏力、眼睑下垂2月,加重伴呼吸困难13天”送入该院急诊科,神经内科、心胸外科第一时间进行了MDT会诊,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后迅速明确诊断:重症肌无力危象、纵隔肿瘤、呼吸衰竭。相关检查结果提示了林先生肌无力与胸腺瘤高度相关,且抗体滴度极高,意味着林先生肌无力症状严重。
转危为安 多亏了这个新的治疗模式
按照传统方式治疗,还是运用重症肌无力患者内、外科联合救治的MDT模式?考虑到传统治疗方案,要先行内科治疗,待症状改善后出院调整药物至维持剂量后,再重新评估手术时机进行胸腺瘤切除术。周期长、症状易反复、激素减量困难等不足,部分病人还会因插管时间过长需行气管切开。经多学科讨论,诊疗团队和林先生及家属充分沟通后,决定采用“重症肌无力患者内、外科联合的MDT模式治疗救治”。
很快,按照MDT的诊疗计划,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NICU)曾丽主任医师团队使用激素冲击联合血浆置换的治疗方案,短时间内控制住了病情、改善了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患者于1月22日从NICU转入心胸外科;当天由心胸外科主任阳诺主任医师率领的纵膈疾病亚专业治疗组为患者顺利实施了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抢救性胸腺瘤切除术),术后转入心胸外科重症监护室(CSICU)。当天晚上即拔除气管插管,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术后第二天转回普通病房,第四天顺利出院。
联盟成立 广西救治重症肌无力有“妙招”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神经肌肉接头处传导障碍,导致患者出现肌肉乏力,严重时可累及呼吸肌,危及生命。胸腺瘤是重症肌无力的重要病因之一。
该病的治疗需要内科药物控制与外科手术相结合的综合治疗。为此,2024年11月30日,由该院心胸外科及神经内科共同牵头,中国重症肌无力联盟广西联盟在南宁正式成立。该联盟的成立,正式开创了广西重症肌无力患者内、外科联合救治的MDT模式,大大优化了重症肌无力患者的诊治方案,有效提升了对重症肌无力患者,尤其是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水平。
面对像林先生等这类急危重症肌无力患者,尤其是出现了“急危重症肌无力危象”这一棘手的问题,该院在广西首先开创了内外联合MDT的诊疗新模式。在该模式下,该院神经内科、心胸外科等学科均会在第一时间采用内、外科联动共同决策个体化诊疗方案——经过对患者的明确诊断,弥补传统治疗方案的不足,MDT模式下快速手术,实现了:及时清除重症肌无力的发病器官——胸腺瘤及胸腺组织;缩短救治周期及严重影响心身健康的时间,减轻患者痛苦。
林先生的成功救治,充分验证了中国重症肌无力联盟广西联盟成立后所倡导的“内外联动、个体化、全程化”的诊疗理念,在重症肌无力患者救治过程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为重症肌无力患者带来更加优质高效可及的医疗救治服务。(谭凌宇 蓝飞燕)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