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科教文卫

从0.84到3.83千克!新生儿科精心呵护巴掌大“超早产儿”顺利出院

2025年01月27日10:19 |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小字号

从0.84千克到3.83千克,从胎龄24周+5天到纠正胎龄40周+1天,历经3个多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团队的精心呵护下,超早产儿康康(化名)于2025年1月14日顺利出院。

出院当天,康康妈妈为医护人员送来锦旗。

出院当天,康康妈妈为医护人员送来锦旗。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将来有一天我会告诉孩子,他是被一群善良可爱的白衣天使带到这个世界上的。”康康妈妈说。近日,康康已顺利出院,迎来了与家人团聚的日子。

突发早产 孱弱的小生命降临

2024年9月28日凌晨,康康妈妈突然出现阵发性腹痛,被救护车紧急送到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经检查,康康妈妈宫口已开,羊膜囊突出,无法继续保胎,可此时的孕周才24周+5天。

“那一刻,我特别的绝望,我觉得我的生活再也不会变好了。庆幸的是全家人都没有放弃,他们跟医生说,只要孩子有生命迹象,我们都要全力保住。”康康妈妈说。

伴随着三声微弱的啼哭声,康康出生了,体重仅840g,身体大小如成人巴掌一般,身体各器官发育极度不成熟,全身皮肤呈透明胶冻状。出生后的康康生命体征微弱,全身松软,一片尿不湿就能覆盖整个孱弱的身体。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和产科迅速组成救护团队,立即启动绿色通道,为康康的救治争取宝贵时间,第一时间予以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静脉输液,并迅速转运至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继续治疗。

生命争夺 关关难过关关过

据介绍,超早产儿是非常脆弱的群体,其救治过程中常常面临体温关、体重关、喂养关、黄疸关、呼吸关、感染关、贫血关、循环关、视网膜病变关等等,对外界刺激极度敏感,环境声音稍大一些就可能引起颅内出血,医护人员操作时稍有疏忽便可能引发严重的全身感染。

就这样,一场持续了3个多月的生命争夺战就此展开!

在救治过程中,新生儿科副主任(主持工作)高宗燕、护士长梁洁带领团队密切关注康康的病情变化,根据超早产儿不同阶段的特点,制定周密而精细的全方位管理方案,包括呼吸、循环、神经和营养等,为康康营造了类似子宫的温暖环境,降低颅内出血、感染风险。

团队还每天精确地计算康康的奶量、静脉补液量、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等,护士还在细如发丝的静脉中置入中心静脉PICC(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医生采用肺脑保护性通气策略,逐步将有创机械通气过渡至无创辅助通气——低流量吸氧——停氧。

此外,团队还全程进行人文关怀,包括住院早期对康康父母的情感支持,康康病情稳定后,还尽快引入父母参与床旁袋鼠式护理,增强家长的信心和情感支持。

顺利出院他 是被爱养大的孩子

经过全面精准的医疗干预,依托多学科团队的精诚协作,1月14日,康康顺利出院。出院时,康康纠正胎龄40周+1天,不需要吸氧辅助呼吸,能经口完成大部分奶量,体重已达3.83公斤,神经行为评估情况良好。

康康的成功救治,不仅凝聚了医护人员的心血,也凝聚了伟大的母爱力量。康康住院3个月多的时间里,家人每天坚持送母乳,在家人和医护人员的关爱呵护下,小康康成功“闯关”,终于与家人团聚。

出院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还将继续密切监测康康的生长情况,特别是定期评估神经系统发育情况。

“让他铭记那些为了他的生命而努力奋斗的人们,并以此为榜样,将来也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者。”康康妈妈说。

据了解,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每年收治400多例危重症早产儿,目前可开展神经系统监测、高级生命支撑、新生儿气管镜检查等技术。(高宗燕 韦娜)

(责编:庞冠华、许荩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