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人大:助推“海上粮仓”建设见成效
北海市拥有3075.9平方公里辽阔壮观的海域、668.98公里蜿蜒曲折的壮美海岸线,渔业资源、水产养殖业和海洋旅游资源丰富,鱼类品种多达500多种,拥有红树林、海草床、珊瑚礁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目前全市养殖企业(场、户)1.9万家,水产养殖面积58.06万亩,是广西最大的水产品加工出口基地,海洋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近年来,北海市人大常委会秉承大食物观,致力于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尤其自2024年以来,紧紧围绕“海上粮仓”建设目标,探索上下联动工作机制,深化市、县(区)人大工作协同,同向发力、同题共答,为构建现代海洋产业链、推动渔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注入人大力量。
开海交易。莫耀平摄
坚持守正创新,加强联动沟通
北海市人大常委会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北海市人大系统上下联动工作的通知》,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加强与县(区)人大的沟通反馈,做到监督计划共商,重要任务共推,助推“海上粮仓”建设,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联动前共商议题。北海市人大根据市、县(区)人大年初相互通报年度工作思路和计划,以“助推特色产业、促进乡村振兴”为出发点,将推动海洋渔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市、县(区)两级2024年联动监督的主要内容,寻求工作上的共同点和切入点,以便市、县(区)人大及早谋划安排。
——联动中沟通情况。北海市人大围绕“服务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助推‘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主题,针对渔港规划建设、渔业安全生产、水产品质量管理、渔业资源保护等情况,组织各级代表参与渔业高质量发展情况调研、座谈研讨等活动。县(区)人大及时上报工作开展情况,包括联动的成效、发现的问题困难、意见建议等。市人大合理吸纳县(区)人大意见建议,协调解决问题。
——联动后共享结果。北海市人大紧盯问题难点,形成涵盖完善渔业发展保障体系、提升渔业产业水平、增强渔业安全管控能力等9项内容的审议意见,清单式列出监督事项,通过“监督—落实—再监督—再落实”方式,督促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解决难题,强化监督实效。北海市人大及时向县(区)人大反馈联动进展、联动结果及有关经验做法,并邀请参加联动的基层人大有关人员列席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专委会议。
坚持以上联下,开展“三大监督”
北海市人大组建市人大农业农村领域代表小组,对熟悉领域的海洋渔业工作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加强与县(区)人大的联动,指导基层人大参与联动,助推“海上粮仓”建设。
——围绕中心大局开展监督,与党委同向。北海市人大全面贯彻北海市委决策部署,围绕全市确定的向海图强发展战略制定监督计划。2024年以来,与县(区)人大联动,开展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标准化池塘养殖、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情况以及科技创新、推动构建新质生产力等调研,督促地方政府探索开发抗风浪网箱养殖、工业化养殖、小拱棚对虾养殖和浮筏(球)贝类养殖等设施渔业。目前全市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2个,累计投放人工鱼礁3716座;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3个、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1个。建设重力式深水网箱标准箱1876口,主要养殖品种为金鲳鱼、真鲷、红鳍笛鲷、石斑鱼等,年产量3万多吨,产值超10亿元;工厂化养殖水体17.7万多立方米、小棚对虾养殖2.7万亩。
——围绕年度重点开展监督,与政府同力。北海市人大结合市、县(区)政府在年初人代会上提出的工作任务,以及日常监督中发现的薄弱环节,聚焦基础设施建设与现代渔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产业化水平亟待提升等问题,通过上下联动,提出了优化设施渔业发展空间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海洋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和海洋捕捞等意见建议,由市人大农委沟通相关职能部门跟进解决,加快推进水产品加工、物流、贸易产业发展,推动监督工作走深走实。目前全市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的水产品加工企业45家,其中年产值超亿元14家,水产品总量和产值稳居全区第一。
——围绕社情民意开展监督,与人民群众同心。北海市人大结合市、县(区)人大开展“双联”工作提质增效行动和市、县(区)人代会会议期间分团讨论审议情况,充分吸纳基层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将海洋渔业发展中涉及群众关心的问题进行督办,督促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落实。北海市人大针对群众一直关注的非法捕捞、非法用海等问题,督促海洋渔业监管部门加强海洋和渔业执法,开展中国渔政“亮剑2024”、伏季休渔执法等专项执法行动,2024年以来共查处涉嫌海洋渔业违法案件260宗,清理取缔涉渔“三无”渔船217艘。近三年全市共清理整治非法占海养殖面积3.86万亩。(韦韩克 刘贵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