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沙里乡:文明实践多举措 乡村发展焕新颜

近年来,凌云县沙里瑶族乡以群众的需求与期盼为导向,凝聚群众力量,用文化滋养心灵,培育文明风尚,顺势打造出独具特色且深受群众喜爱的文明实践阵地,奏响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最强音。
阵地焕发生机,打造群众向往的“引力场”。全乡12个村以工会之家、妇女儿童之家、农家书屋等为依托,建成了集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等功能于一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024年以来,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的民族政策等开展理论宣讲60多场;联合返乡大学生志愿者举办读书分享会活动10余场;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爱心义诊、春节送对联等实践活动30多场。同时,以沙里瑶族乡成立40周年为契机,举办篮球赛、文艺汇演的文体实践活动10场,开展“泥田拔河”“泥塘抢鸭”“浑水摸鱼”等民俗实践活动,促进各民族间的交流交往。
队伍蓬勃壮大,扩展志愿服务的“交际圈”。沙里瑶族乡积极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建设,按照“月月有活动、人人都参与”的要求,充分吸收整合党员、干部职工、乡土人才、先进模范、乡贤能人等力量,发挥个人特长,组建了医护服务、农技服务、文化服务、教育服务等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党建、信访维稳、乡村振兴、环境保护、乡风文明、矛盾纠纷调处等志愿服务活动。截至目前,该乡登记在册的文明实践志愿者达2000多人,拥有20多支志愿者队伍,服务群众2万多人次。同时,依托整合“土专家”“田秀才”、科技特派员及驻村工作队等人员,采用“课堂 + 田间”模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桑蚕、油茶、八角管护等科技科普活动50多次。
项目大放异彩,打出文明实践的“特色牌”。该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着眼于群众需求,推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化、品牌化,先后打造了“读书会”“第一书记进校园”“打蓝靛”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品牌。组建“非遗传承志愿服务队”,由果卜村非遗传承人李秀念担任队长,通过“传、帮、带”的方式,传授当地妇女打蓝靛、蜡染、服装加工等技艺,在帮助群众拓宽致富渠道的同时,培养更多的非遗技艺传承人,该项目荣获百色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典型案例。此外,以村、组、户为单位,组织志愿服务队经常开展上门慰问、心理辅导、环境整治、关心关爱等“网格+上门”文明实践服务活动,满足不同层次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典型引领风尚,善用积分兑换的“激励站”。沙里乡以爱心超市为载体,探索“服务换积分、积分兑实物、实物促服务”的乡村治理新模式,以积分“量化”村民的文明行为,使好人好事、文明行为等有了具体分值,鼓励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移风易俗和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引导群众丧事简办,厚养薄葬,自觉抵制攀比浪费、大操大办、借机敛财等不良风气。通过积分激励,群众用付出获取积分、兑换奖品,有效推动了文明村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的形成。目前,该项目已评选出各类先进典型60多人(户),兑换积分12480分。(袁永勇 刘宗升)
来源:凌云县委宣传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