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西:探索“1+2+N”模式 打造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新样板
近年来,靖西市围绕村集体经济“谁来管”“怎么管”“怎么增收”问题,积极探索“设立1个管理机构,搭建2个平台,发展N个产业”的“1+2+N”模式,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2024年,69.52%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万元以上,1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0万元,村均收入达16万元。
组建一个机构,解决“谁来管”的问题。一是强化党委统筹。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为“双组长”的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领导小组,建立“市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统筹协调、职能部门合力推动、镇村两级具体实施”机制,形成市、乡、村三级抓落实机制,强力推动工作扎实开展。二是建强一个机构。拿出8个实名编制成立事业正科级常设机构——靖西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管理中心,配备6名熟悉产业、项目、财务的专职工作人员,19个乡镇对应成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办公室,配2名以上业务人员,专职负责村级集体经济业务。三是强化部门联动管理。协调一名县处级领导、一个市直成员单位联系指导一个乡镇,推动政策、项目、资金下沉到乡镇,292个村党组织书记全部担任村股份经济联合社理事长,每个村配备财务总监、会计和法务顾问,优化村级监管力量,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体系
搭起两个平台,解决“怎么管”的问题。一是建立孵化服务平台。按照“党委政府统筹、村集体组织参与、委托公司运营”模式,成立百色市首个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服务中心,为村集体经济提供创业孵化、金融保障、创品分包、数字运管,物流仓储、质量检测等“一站式”服务,通过服务中心牵线搭桥,推动158个村集体经济组织与64家企业合作发展项目,成功培育26家村集体经济参股公司。二是研发运营村级集体经济大数据平台。通过将全市农村集体“三资”数据整合、归类、公开,可视化呈现项目孵化、企业引培、产销对接、信息发布、产品购销、风险防控预警动态,并在大数据平台开辟线上“直购直销”售卖渠道,有效解决村集体经济交易市场信息不对等、产品不集中、附加值不高等问题。三是充分发挥两大平台作用。依托孵化平台,联合全市16家百香果种植企业成立靖西市百香果产业联盟,注册“靖西百香果”公共品牌,按照种植、管护、包装、物流、销售的“五统一”标准,推动全市百香果产业链条一体化深加工项目,实现全市百香果产业链闭环。今年7月份以来,每天通过服务中心分拣销往全国各地的靖西百香果超2万斤。利用大数据管理平台,发布村集体农产品信息1460条,26家企业发布收购农产品订单136条,年成交额超8000万元。靖西湖润镇、地州镇等7个乡镇12个村级集体自主养殖的2万只地理标志产品“靖西大麻鸭”在大数据平台“线上”销售一空,8月以来,交易额超500万元。
孵化“N”个产业,解决“增收难”的问题。一是创建产业示范园。依托成功孵化258个项目,创建4个市级产业示范园和42个县级产业示范园。采取单独创建、多村合建、“飞地”联建、村企共建等方式,引导19个乡镇79个村种植2.2万亩百香果,年产量达到2.6万吨,产值超过3.12亿元。二是多模式推动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积极探索资产联营、品牌驱动、电商带动等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全市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占比达85%以上。比如,在化峒镇投入1450万元建设村集体农贸市场,以资产租赁形式带动23个村集体每年增收70万元;龙邦镇龙邦街创建“山掉水”品牌,注册“山掉水”商标6个大类,开发出106类“山掉水”品牌产品,涵盖生鲜、大米、坚果、矿泉水等品类,在靖西和百色市开设实体店3个,2024年通过实体销售、电商营销,营业收入达600余万元,集体经济收入52.11万元。三是全力服务边贸产业。发挥龙邦口岸区位优势,推行“边贸互市+落地加工”模式,引导广大边民充分利用8000元免税政策积极参与互市贸易,整合7个边境乡镇、38个边民合作社和15家落地加工企业资源,打造集食品、水果加工于一体的边民互市落地加工集聚区,每年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1850万元,带动3560名群众就业。比如,整合70个村集体投入1284万元,按照股份合作、资产出租模式,与靖西市广康食品有限公司在口岸建设优质坚果“边贸互市+落地加工”产业示范项目,提升澳洲坚果产业附加值,每年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180万元。(周政)
来源:靖西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管理中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