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守好师范教育“传家宝”

师范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基石,承担着培育未来教育者的神圣使命。广西科技师学院范作为桂中地区唯一一所师范类高等院校,在建校之初就承担着为桂中地区培养基础教育师资和职业教育师资的使命。当前,学校抢抓发展机遇,坚定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围绕“突出‘四得’,做实‘五基本’,实现‘六满意’,培养思想道德素质好、专业理论基础实、实践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确定守好师范教育“传家宝”、拓展职业教育“新空间”、做足未来科技“新文章”的高质量发展思路。其中,守好师范教育“传家宝”正是学校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所在。
守好师范教育“初心”
乡村教育面临诸多挑战,如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资源不均衡等问题,广西科技师范学院积极回应广西乡村基础教育的需求,主动担当,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为己任,将目光聚焦于乡村教师的培养,致力于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乡村学子。
一方面,聚焦民族地区乡村教育改革,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设置17个特色鲜明的师范专业,重点发展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和初中阶段教师教育,成立未来教师学院,为不同教育阶段的师资培养量身定制科学合理的培养体系。同时,结合桂中地区丰富的文化底蕴与乡村教育实际,开发了一系列特色课程,如《乡村教师领导力提升》《广西民歌研究》等,增强师范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提升其实践能力与教育教学的针对性。
另一方面,建设民族文化创意工作坊、壮瑶音乐文化传习室、民族文化广场等实践教学场所,传授民族技艺、提升民族工作能力;开展“精彩四点半”、送教下乡、“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等教育实践活动,开设“共享厨房”劳动空间,帮助师范生毕业后迅速适应乡村教师岗位,达到“下得去基层、留得住岗位、干得好工作、出得了成果”的成效。
通过教育改革创新与服务社会发展,赋能乡村振兴,培养引领乡村地区文化发展的“大先生”,切实提升乡村教育质量,努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把住师范生培养“核心”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以“三化、五能、五会”为核心引领师范生铸师魂、强师能、精师艺,为社会输送新时代高水平教师。
“三化”即立体化、全程化、特色化的师德教育模式。基于乡村条件艰苦,毕业生下不去、留不住的难题,学校以强化师德教育为核心,构建了从第一课堂到第二课堂、从理论教学到实践教学、从显性课程到隐性课程的“立体化、全程化、特色化”的“三化”师德教育模式,引导师范生深入乡村教育第一线,体验乡村学校教育现状、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的实际情况,厚植乡村教育情怀。
“五能”是以能说、能写、能管、能教、能用现代教育技术为核心的教学技能训练与考核模式。基于乡村教师到校即独挑大梁、独当一面的现实,学校突出师范生从师任教能力培养,建设教师教育基地,依托先进技术和设备开展语言、书写训练,打磨教学技巧,着力为农村基础教育培养一批“五能”乡村教师。
“五会”是培养会唱、会跳、会弹、会画、会跑的“一专多能”复合型乡村教师。基于乡村学校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不足的实际,学校探索了“五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师范生人才培养方案中深度融入艺术和体育教育,构建“技能课+拓展课”模块化课程体系,创建训赛一体的“五会”技能训练与考核标准;
坚定师范教育发展“信心”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以“三个一”工作体系为抓手,提升师范生对教育事业的认同感,厚植扎根讲台的使命感。
“一套”机制保障。从师资队伍建设上,通过实施雁计划,分阶段、分对象开展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搭建校级教师发展平台,鼓励教师参与跨学科、高水平、专业化的教育研究任务。在教学资源保障上,加大对教育教学设施的投入,建设智慧教室,实现实时互动、远程学习和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打造现代化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环境,为师范生训练和竞赛提供了设备先进、技术一流的现代化教师教育实践平台。
“一个核心引领”,学校始终秉持以师范教育为核心的办学理念,将其贯穿于教学、科研、管理等各个环节。在课程设置方面,突出实践导向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提高师范生实施新课程的能力。积极组织各类师范技能竞赛,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和相互学习的平台,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教。
“一批”平台支撑。校地协同,通过地方政府提供的实践基地与政策保障,进一步优化了学校师范生的培养环境,实现了校地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共建30多个省级教师教育实践基地,为强化师范生职业能力培养搭建了坚实的平台。积极开展校村结对帮扶工作,通过支教、师资培训、教学资源共享等多元化服务,为乡村教育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为师范生提供多元教学场景。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坚守师范教育的初心和使命,2015年升本以来,培养了两万多名师范类毕业生,其中为金秀瑶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等十多个“国家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定向培养了2300多名农村小学全科教师,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未来,学校将继续擦亮“师范教育”这块传家宝,为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乡村教育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杨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