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感染科主任医师杨晓祥

2024年11月29日08:43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相关视频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29日08:43
上传视频,来人民播客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0条新闻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关注人民网嘉宾访谈。我是主持人郭振乾。今天,我们邀请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感染科主任医师杨晓祥。杨医生您好!

杨晓祥: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咱们今天的访谈主题是手足口病防控的重要性。那首先想请您向大家介绍一下手足口病的概况,以及手足口病有哪些症状?

杨晓祥:手足口病是一种以口腔和咽部黏膜、手掌、足底的疱疹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疾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在我国每年4-6月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部分地区(尤其是南方)10-11月还会出现秋季小高峰,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主要为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 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手足口病为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病例发生。

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以发热、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散在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发热:多数患儿发病初期出现发热,体温超过38℃。不典型者仅表现为低热或无发热。

皮疹:一般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多见。典型皮疹表现为斑丘疹、疱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疹内液体较少,不疼不痒,皮疹恢复时不结痂、不留疤。

重症表现:少数病例病情进展迅速,转为重症。极少数可致死亡。

(1)神经系统表现:多在病程第1~5天,患儿持续高热,表现为精神差、嗜睡或易激惹、头痛、呕吐、烦躁、肢体抖动等。

(2)呼吸系统表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呼吸节律改变,口唇发紫,咳嗽加剧,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

(3)循环系统表现:心率过快,面色苍白,皮肤出现花纹,四肢发冷,手脚末梢发紫,持续血压降低或休克。

主持人: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

杨晓祥:手足口病的传染性很强,患者和隐性病毒感染者为本病的传染源。人群对手足口病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但不同病原型别感染后均无交叉免疫;5岁及以下的婴幼儿(尤其是3岁及以下)容易好发手足口病。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很多,主要通过“人传人—人传环境—环境再传人”的方式不断地传播。也就是说可以通过:

(一)以手-口(粪-口)传播、皮肤粘膜等密切接触传播为主。

(二)间接接触亦可造成传播(接触门把手、衣物、毛巾、食具、玩具以及床上用品等)。

(三)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及唾液中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如打喷嚏)传播。

(四)进食不洁净食物、被病毒污染的水源造成的传播尚不能排除。

主持人: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预防手足口病,当孩子发生手足口病时,家长要怎么做?

杨晓祥:预防手足口病平时我们要做到: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常通风、晒太阳、勤消毒、少拥挤。特别要注意的是,家长及看护人员在接触儿童、换尿布、处理儿童粪便后要洗手;奶瓶、餐饮具使用前要消毒;玩具要经常消毒,最好每周一次;家长平时还要留心观察儿童的口腔、手、足、臀部和膝盖等部位是否有皮疹,如果发现孩子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一)发现儿童出现发热、皮疹等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二)患儿暂停去托幼机构或学校等公共场所,以减少交叉感染;并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住院或居家隔离治疗。

(三)托幼机构或学校如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及时告知家长并要求去医院诊治,并做好终末消毒。手足口病可使用84消毒液进行规范消毒。

(四)轻症患儿不必住院,但需要居家隔离14天;但居家隔离期间要做到:不要和其他兄弟姐妹或小朋友,尤其是5岁以下的儿童玩耍;家长要密切留意孩子的身体状况,要做到“两摸”和“两看”;

两摸:一是摸孩子额头是否发高烧,二是摸四肢皮肤是否发冷;

两看:一是看孩子是否精神萎靡不振,二是看肢体是否颤抖抽搐。如果出现上述症状要立即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责编:郭振乾、许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