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 广西在行动”系列访谈
侯佑胜:发挥央企关键支柱作用 助力“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

当前,广西正聚力“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开辟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为讲好全面深化改革的广西故事,人民日报社人民网特别策划推出“全面深化改革 广西在行动”系列访谈,敬请关注。
主持人:此次接受访谈的嘉宾是广西防城港核电有限公司总经理侯佑胜。广西防城港核电有限公司在哪些关键领域实施了重大改革举措?这些改革措施取得了哪些显著的成效?
侯佑胜:广西防城港核电有限公司作为在桂中央企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融入广西“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深入实施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在安全生产保供保电、华龙一号高质量建设、科技创新技术突破、地企协同发展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深化核安全与能源安全保障。通过日常生产组织机构改革、狠抓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全面提升、加快生产数字化智能化提升、实施关键岗位人员能力建设专项等改革举措,实现在运机组持续安全稳定运行,高质量完成安全生产、保供保电任务。国际衡量机组安全运营水平的WANO综合指数连续6年满分,核能安全运营业绩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截至今年9月,累计上网电量突破1400亿度,年上网电量占广西总用电量的10%以上,为壮美广西建设持续提供清洁、安全能源保障。
二是推动华龙一号示范项目全面高质量投产。公司肩负着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示范项目建设使命,为实现高质量建设目标,在组织管理上,建立资源节约型柔性组织,建立“三纵三横”管理机制,实现项目全面协同,一体化推进。在核心技术攻克上,充分发挥产业链“链长”作用,开展关键核心设备自主化攻坚,推动全产业链技术更新,提升全产业链质量协同。同时,创新项目投产方案,以行业最高标准推进机组调试启动,开发关键流程控制体系,两台示范机组全面实现四个零高质量投产。项目建设带动上下游5400多家企业实现400多项关键设备自主化,核电关键设备100%国产,有力促进我国核电产业链韧性和实力的提升。示范项目投运后持续稳定运行,对促进广西能源绿色转型、保障能源安全供应、提升能源系统效率、保障“双碳”目标如期实现具有重大意义。
三是推动科技创新全面发展。公司狠抓科技创新在新质生产力有效发挥中的主导作用,通过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健全重大研发项目推进机制,推进科技项目后评价制度与激励制度,打造项目—技术—产品—商品的研发全链条体系等改革举措,实现华龙一号技术迭代优化、核能综合利用、核电机组热效率提升,自主核燃料组件开发应用等重点科研项目落地应用或取得重大进展。
四是持续深化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公司做深做实三能改革,加强干部梯队建设,全面实施中层以上管理干部任期制和契约化全覆盖。围绕真正激发干部员工干事创业精神,开展奋斗者激励专项改革,加快能力强、冲劲足的优秀年轻人才发展路径,拓展技术岗位职业发展通道,真正实现让优秀者优先、让有为者有位、为奋斗者服务。
主持人:当前,广西正加快推进“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请介绍广西防城港核电有限公司如何通过深化改革助力“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
侯佑胜:建设“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是自治区党委、政府紧扣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目标任务,结合广西实际作出的系统谋划、科学部署,在广西发展全局中具有牵引性、先导性、战略性作用。广西防城港核电有限公司作为源于特区深圳,成长于广西的驻桂央企,把改革与创新基因融入血液,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有能力全面融入自治区“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中,发挥央企关键支柱作用。
一是持续强基固本、建强体系,坚持对标一流、以进促稳,确保机组安全稳定发电,做好安全保供保电任务,为地区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供重要基荷能源。
二是加快产业共建,通过市场化方式“保供应、降成本、促消纳”,降低园区企业用电成本。发挥核能清洁、低碳、高效优势,持续加大核能综合利用,助力地方政府更好开展重大项目的引进与落地。
三是发挥核电产业链链长优势及“华龙一号”示范基地作用,加强科研平台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力度,加快核能上下游产业落地广西,提升区域核电相关产业技术能力。发挥集团综合清洁能源优势,积极推进改性高分子材料、核医疗等业务,持续加大在桂投资,提升区域科技创新总体水平。
四是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积极践行央企使命担当。接续推进百色凌云、乐业定点帮扶,创新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开展公司周边5公里产业发展开发,高标准推进规划与产业融合方案落地,高效利用周边资源,充分发挥核电产业带动优势,加快形成周边协同发展新局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