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左大新:持续扩大开放合作 因地制宜拓宽沿边经济发展空间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地处中越边境的德天瀑布,在秋日暖阳的照耀下,展现出更加迷人的风貌。10月15日,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正式运营,不仅为广大游客提供了便捷的跨境旅游体验,也成为中越两国友好交往的重要平台。
这是广西崇左市大新县持续扩大开放合作,口岸经济焕发生机活力的一个生动缩影。作为连接中国与东盟的重要通道,大新县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禀赋,通过口岸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书写着新时代沿边开放的壮丽篇章。
跨境旅游合作展现友好交往新典范
在大新县,跨境旅游合作成为展现中国与东盟友好关系的新典范。
德天瀑布位于大新县硕龙镇,与越南板约瀑布相连,形成了亚洲最大的跨国瀑布。当前,景区内游人如织,清澈的河水自山崖间倾泻而下,腾起阵阵薄雾,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出“彩虹飞渡”奇观。人们纷纷拿出手机相机拍照,记录眼前这幅独特的中越边关山水画。
游客乘坐竹筏欣赏德天瀑布美景。孔繁啸摄
中越山水相连、民心相通,双方互为重要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客源地。去年9月15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与越南高平省共同建设和实施的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开始试运营。中越双方游客通过预约组团、固定线路、限时跨境、限量跨境、团进团出的模式进行跨境游览。截至今年10月10日,该合作区共接待中越跨境旅行团1232个、游客17991人次。其中,今年国庆节期间,合作区旅客量同比增长489%。
今年国庆节期间德天瀑布游人如织。大新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越南导游农氏白表示,合作区试运营以来,两边景区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旅游业态更加丰富,游客越来越多。这位操着一口流利汉语的越南姑娘,带过不少中国旅游团到板约景区游览,见证了这里越来越火的跨境旅游,对合作区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据悉,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投入正式运营后,相关职能部门对游客跨境游览模式进一步优化,跨境人数从每方每天限量500人提升至1000人,跨境游览时间由5个小时延长至6个小时,跨境办证实现“即来即办、即办即拿证”,简化了游客携带相机、摄像机等常见设备的申报程序,提高了跨境游的便利化程度,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感受“一日游两国”旅游新体验。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广西将不断优化管理和服务,让游客更好地“一日游两国”,把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打造成为跨境旅游、绿色旅游的典范。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激发口岸发展新动能
德天瀑布所在的硕龙镇位于大新县西部,地理位置优越,旅游、口岸资源丰富。在硕龙街,来来往往的游人和车流,昭示着这个南疆国门小镇日益繁荣的旅游业,同时也促进着当地口岸经济的发展。
大新硕龙口岸。孔繁啸摄
硕龙口岸是广西第6个国际性口岸,也是大新县稳边固边兴边富民的窗口和平台。早在1954年,经国务院批准,硕龙口岸便成为当时中越边境设立的21个边境陆路口岸之一。2006年,该口岸成为国家二类口岸。
2013年6月,国家海关总署将硕龙口岸列入年度国家口岸开放审理计划。2015年4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国务院申报硕龙口岸升格。经多方努力,2017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硕龙公路口岸对外开放,口岸性质为双边性常年开放公路客货运输口岸。2019年3月签署的《中越陆地边界联委会第九次会议纪要》中,双方同意推动硕龙-里板口岸升格为国际性口岸并扩大开放至岩应-板空通道。
硕龙口岸核验通关大厅。大新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硕龙口岸的扩大开放,是大新县积极融入广西推进“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大新县紧紧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和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启动建设等机遇,立足区位特点,把口岸建设作为新的支柱产业来培育,口岸的基础和配套设施越来越完善。
2022年,国务院批复硕龙公路口岸扩大开放为国际性常年开放公路客货运输口岸并扩大开放岩应通道,其中硕龙通道为人员和客运车辆通行通道,岩应通道为货物和货运车辆通行通道。对此,大新县乘势而上,累计投入5.98亿元,按“一口岸两通道”切实推动口岸升级改造。其中,在硕龙通道建成旅检大楼等口岸通关设施,可满足100万人次/年的人员出入境需求;在岩应边民互市点原址上扩大建设硕龙口岸岩应通道及岩应边民互市点,通关能力增至100万吨/年。2023年底,硕龙口岸通过自治区级验收。
硕龙口岸大门。大新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近年来,大新县的外贸进出口总额保持稳步增长。该县相关负责人表示,口岸通关环境的优化和通关效率的提高,将为当地边境贸易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岩应边民互市点恢复开放后,可带动4.5万名边民利用8000元以下免征关税政策从事互市贸易工作,不断积蓄边境地区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以大通道赋能沿边经济高质量发展
大新县充分发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以大通道赋能沿边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通过积极参与广西“东融”战略,主动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该县引进了一批纺织服装、食品加工、家用电器、电子信息等制造业企业落户,推进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不断做大产业规模,提升发展质量。
大新境内的高速公路。覃斯摄
在积极打通“大动脉”的同时,大新县深入实施交通建设大会战,全面通畅县内、县际交通“毛细血管”,着力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随着大新德天至宁明花山公路、大新桃城至龙州科甲二级公路的建设,以高速公路为主轴,省、县、乡道为骨架,镇际路、通村路、产业路、旅游路连线的公路交通网络正逐渐完善,进一步打通开放带动发展的“经脉”,带动县域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
此外,该县还充分发挥自身绿色生态优势,着力建设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绿色有机农产品供应基地和生态康养后花园。通过推进城镇化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相结合,不断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全县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城镇美化、绿化、亮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在大新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开放合作的春风正吹拂着每一个角落。跨境旅游合作的成功实践、口岸经济的蓬勃发展、大通道的有力赋能,共同绘就了一幅新时代沿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画卷。(付华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