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要闻

中国电信科技赋能打响乡村振兴新名片系列报道

一朵菌菇,撑起乡村群众“致富伞”

2024年10月29日09:05 |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小字号

产业兴则农村兴,数智化正成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在灌阳,网线穿林越涧,信号基站挺立在乡间小道与广袤田野之上,信息技术将“流量”引入乡村,把“乡货”带出大山,让丰收的希望更加可期……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红色土地上,信息科技与乡村的深度融合,让乡村有了“智”,更让乡村有了“质”。中国电信以数智技术为引擎,书写数字乡村的时代答卷,为乡村振兴描绘出美好的画卷!

国庆节前夕,灌阳县观音阁乡海山食用菌产业基地的工人们正忙着采摘食用菌,分类包装,然后把食用菌运到冷库里进行保鲜。

“这种菌子可以生吃!”海山食用菌产业基地负责人刘银澜拿起一朵黑色的菌子,放到嘴里津津有味地嚼了起来。

刘银澜介绍,他刚刚生吃的这种菌子,叫黑皮鸡枞菌,又叫长根菇,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是中国传统的药用真菌之一,其鲜嫩醇香,肉质细嫩、口感独特、生熟皆可食、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灌阳县观音阁乡海山食用菌产业基地的工人在采摘黑皮鸡枞菌。蒋光仕摄

灌阳县观音阁乡海山食用菌产业基地的工人在采摘黑皮鸡枞菌。蒋光仕摄

刘银澜是观音阁乡人,他发现观音阁乡的气候和土壤非常适合种植食用菌,退休后便回乡发展食用菌产业。

2021年6月,刘银澜在观音阁乡的文明村和大井塘村之间,创建了灌阳县海山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一期工程占地面积40余亩,建有厂房和大棚10100平方米,种植面积可达23600平方米,形成了黑皮鸡枞菌20万棒、秀珍菇30万棒、猪肚菇10万棒的产能。

中国电信灌阳分公司为产业基地接入了一条1000M专线宽带,同时安装了“天翼看家”摄像头,用于生产和安防。“有了畅通网络,这样即使在乡下,也可以与外面的大市场无缝链接。” 刘银澜说,通过微信小程序,公司出品的菌菇远销至广东、湖南、浙江、山东等地。

由于核心作业区实现了中国电信的5G和WiFi覆盖,前来产业基地务工的村民通过手机就能方便地与家人联系,工作也更安心了。刘银澜介绍,由于专业合作社业务稳定发展,种植基地成功吸纳一批脱贫户及周边村民就近务工。像拌料、装包、接种、摆袋、养菌(翻堆)、脱袋、覆土、淋水、采摘、分拣打包等,都需要大量人工。平常日用工在20人左右,高峰期日用工需40人以上。

灌阳县观音阁乡海山食用菌产业基地的工人们正在菌棚中劳作。基地供图

灌阳县观音阁乡海山食用菌产业基地的工人们正在菌棚中劳作。基地供图

近两年,黑皮鸡枞菌销路看涨,刘银澜今年加大了这种高端食用菌的种植规模,从之前20万棒增加到了今年的40万棒。“但相比其它食用菌,黑皮鸡枞菌的种植要求和管理难度更高,比如菇床温度要控制在24℃左右;此外,大棚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含氧量都有相应要求。”刘银澜介绍,目前产业基地还都是简易恒温大棚,管理比较粗放,棚内环境都是靠人工来调节,比如菇床温度的控制,都是通过人工直接在茹床上插入温度计,然后定期查看再调节。这种方式一是耗时耗力,二是不能精准控制生产环境,使得黑皮鸡枞菌的产量和质量难以进一步提高。

目前,产业基地二期工程正在稳步推进中,借助中国电信5G赋能,正在向数字化转型。刘银澜介绍,新建的5个恒温房已经完工,将增加2000余平方米的种植面积。这5个恒温房将首批引入“食用菌环境智能监控系统”,今年底之前就将全部上线并投入使用。

灌阳县观音阁乡海山食用菌产业基地新建的保温室式生产车间。基地供图

灌阳县观音阁乡海山食用菌产业基地新建的保温室式生产车间。基地供图

菌菇环境智能监控系统,分为数据采集、监测和控制三部分,并通过传感器和互联网连接,用户通过电脑或手机实现24小时远程监控种植环境,并实时获取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关键数据,通过监控,可以及时采取措施来调整种植环境,保证菌菇的生长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

据悉,该食用菌产业基地去年销售额480万元,今年产值预计产值超过600万元。刘银澜表示,待二期工程完工投入使用后,有望成为目前桂林市领先的食用菌种植基地,预计年产值达1500万元。届时合作社可以带动更多的农民增加收入,为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蒋光仕)

(责编:庞冠华、许荩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