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万亩“旱改水” 增收千吨粮
恭城瑶族自治县龙虎乡龙岭村实乐屯耕地提质改造项目“丰”景。蒋军华摄
金秋十月,稻谷飘香。在桂林广袤的农村地区,一幅幅和美乡村的画卷正徐徐展开。从空中俯瞰,青山、稻田、村落、公路,在艳阳下阡陌纵横,交相辉映,犹如一幅幅色彩斑斓的油画。
连日来,桂林市各县区的水稻陆续成熟,村民们趁着晴好天气,忙着抢收抢割抢晒,田间地头一派忙碌的丰收景象,处处漫溢着乡村振兴的好味“稻”。在恭城瑶族自治县嘉会镇太平村、嘉会村耕地提质改造项目现场,种植管护企业恭城县宏源现代农业发展公司正在忙碌收割。
“过去这片地灌溉设施不完善,只能种点玉米、蔬菜、花生,经济效益并不高,现在土地平整了,水也通了,产量和产值都能提高。几分的‘小田’变成几亩的‘大田’,变成了有便利灌溉渠道、宽敞机耕道的良田,让规模化种植成为现实。”嘉会村书记王长明感慨道。据了解,由于村里青壮年大部分都外出打工,田地逐渐被撂荒,只有零零星星几块菜地,今年通过实施耕地提质改造(旱改水)工程,修建水渠1.39千米、道路6.24千米,建成优质水田约700亩,亩产水稻600斤,实现增收50万元。
恭城瑶族自治县嘉会镇太平村、嘉会村耕地提质改造项目场景。蒋军华摄
“改造后的水田委托县现代农业企业管护,通过土地流转,村民每亩收益600元,三年后,村民可以自由选择耕种或继续流转。”恭城县整理中心主任蒋东山介绍,昔日的撂荒地摇身一变成为增收田,村民们喜笑颜开。
这是桂林市2024年竣工验收的耕地提质改造(旱改水)项目之一。据统计,2014年以来,全市共完成耕地提质改造(旱改水)项目159个,打造了一个个“田成块、路相连、渠成网、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化高效农业生产区。对此,桂林市迅即行动,举一反三开展整治,一手抓问题排查整改,一手抓项目实施管理,进一步规范全流程监管,出台后期管护、资金监管等制度机制,完成21个旱改水项目问题整改,恢复水田面积近千亩,完成12个旱改水项目竣工验收,新增水田2700亩。
灌阳县水车乡江塘村旱改水项目整改后水稻收割现场。周宇摄
2014年以来,桂林市通过耕地提质改造(旱改水)项目建成优质水田达到了4.5万亩,2024年水稻产量预计达3500万斤,粮田真正变成“良田”,在盘活土地资源的同时,为乡村振兴增添活力,助推农地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共赢。(李刚 陈冬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