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首届稻渔文化与产业高质量发展交流会暨第六届广西稻渔丰收节活动在桂平举办
交流会现场。人民网记者 王勇摄
人民网桂平10月19日电 (记者王勇)10月18日—19日,由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贵港市人民政府、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主办的2024年首届稻渔文化与产业高质量发展交流会暨第六届广西稻渔丰收节活动在桂平市举办。
本次丰收节活动,以“稻渔合奏致富曲 田间光影绘丰年”为主题,由开幕式及稻渔重要文化遗产表演、2024首届稻渔文化与产业高质量发展交流会、稻渔全产业链产品展示展销会、稻渔特色产业推介会四个大板块及稻渔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展示、摄影短视频作品大赛、稻渔烹饪比赛与美食活动等系列活动组成,集中展示了广西区内外稻渔产业发展成绩,探讨稻渔产业趋势,共谋产业发展未来。
近年来,广西坚持把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作为稳粮增收、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和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来抓,出台相关政策,在全区掀起了新一轮的稻渔种养发展热潮。全区稻渔规模已发展到120万亩,创新集成了具有广西地方特色的稻渔综合种养十大模式。其中,三江的“一季稻+再生稻+鱼”模式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农业扶贫典型模式;“稻+螺”模式更是填补了国内空白,成功打造了600多亿元的柳州螺蛳粉产业;贵港市充分利用气候地域优势发展稻田反季节养殖小龙虾,大力推广稻田平养、旱改水地块养、藕田养殖、冬闲田养殖等稻虾综合种养模式,打造“中国富硒小龙虾之乡”,累计建成稻虾综合种养面积16万亩,带动全市6.29万户农户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交流会现场。人民网记者 王勇摄
作为本届稻渔丰收节活动举办地,桂平市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依托丰富的水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优势,以富硒小龙虾和错季小龙虾为重点,因地制宜发展挖沟式、平养式、光伏+虾和旱改水田、冬闲田养殖等稻虾养殖模式,稻虾综合种养面积从2020年3000余亩发展至目前8.2万亩,位于全区前列。稻虾产业链条逐步完善,拓展发展市级小龙虾交易中心1个、小龙虾乡镇收购集散中心26个,形成小龙虾夜市一条街“浔州一桶”,建成区内首个小龙虾恒温育苗基地,种苗供应覆盖桂东及部分区外地区。全市现有稻虾经营主体324个,带动3300余户农户增收,稻田小龙虾年产量1.18万吨,实现产值8.16亿元,稻虾综合种养产业已成为桂平市农业产业发展新亮点。
活动邀请了广西区内外稻渔相关的企业参展,为稻渔产业企业搭建交流平台;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桂建芳,国家虾蟹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山大学教授何建国,浙江大学教授陈欣等专家学者出席“2024首届稻渔文化与产业高质量发展交流会”,并在现场作报告,探讨稻渔产业发展大计,交流农渔业文化品牌打造。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