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兴华:在保护中传承 千年灵渠焕发新活力
近日,人民网“广西封面·发现漓江”融媒体采访团队走进桂林市兴安县,探寻灵渠保护发展的故事。灵渠研究会名誉会长陈兴华在人民网“广西封面·移动访谈间”接受采访时表示,灵渠是一个起于军事、之后被人们用2000多年时间来全面完善的水利工程,是一条集军事、农业、灌溉、生产、生活于一体的灵巧之渠。这条千年运河,正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在陈兴华看来,古人在开凿灵渠的过程中,应该总结运用了修建都江堰的经验,并且有创造性的发挥。在大坝的修建中,基础用松木打桩;大坝迎水面的大条石使用中国传统建筑中优秀的榫卯结构,将燕尾形铁碇(铁码子)连成一片;坝面鱼鳞石的砌筑方式让大坝更加的牢固,“陡门被称为‘世界船闸之父’,正是有了这种相当于现代船闸作用的陡门,灵渠成为世界上第一条能够翻山越岭的人工运河。”
灵渠两岸越来越美。人民网 付华周摄
“我经常将灵渠与京杭大运河用围棋来作比喻:围棋想要成为活棋,前提是起码要做活2只‘眼’。”陈兴华说,秦代的灵渠沟通了湘江与漓江,连接了长江与珠江水系;之后的京杭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两条人工运河的开通,让中国的水运网联成一片。
灵渠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的古代人工运河。秦代,灵渠为便利运兵转饷,对秦王朝统一岭南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而长期以来,灵渠对巩固中国的统一,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以及促进民族融合等诸多方面,都起过重大的作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灵渠也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中国与东盟各国等海外的友好往来,其功甚伟。
兴安灵渠景区。人民网 付华周摄
传承的前提是保护。灵渠是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经进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保护好灵渠是重中之重,只有保护好灵渠,才能更好地传承灵渠文化,并加以活态利用,让“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为保护好灵渠,兴安县长期以来坚决贯彻国家《文物保护法》,完善文物保护机构,组建民间“业余文物保护员”队伍。此外,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发布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灵渠保护办法》,桂林市发布了《桂林市灵渠保护条例》,为灵渠筑牢法律保护屏障。
灵渠沿岸的美丽村庄。人民网 付华周摄
“保护好灵渠意义重大,可以让群众更好地了解历史、启发现在,非常有价值。”陈兴华表示,近年来,兴安县认真落实相关法律法规,禁止灵渠两岸开山采石的行为,改进污水治理,清理灵渠垃圾,保护环境卫生,改善生态,取得了积极成效。此外,还有不少人主动参与到灵渠两岸的义务植树活动中来。如今,灵渠沿岸山更绿了,水更清了,乡村越来越宜居,人民群众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一切都在向好发展。(付华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