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梧州成为大湾区产业转移集聚地、水陆交通畅连地、文旅康养目的地

人民网南宁9月23日电 (冯肖慧、实习生覃菡津)9月23日,“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27场在广西新闻发布厅举行,介绍梧州市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具有梧州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有关情况。
据悉,梧州是广西的东大门,打开门就见大湾区,走两步就到粤港澳,是广西距离粤港澳大湾区最近的城市。梧州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桂粤两省区深化合作框架协议,制定并出台了《梧州市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战略腹地先行区行动方案》,积极推动梧州成为大湾区产业转移集聚地、水陆交通畅连地、文旅康养目的地。
积极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与深圳科技产业园探索建立跨区域产业转移利益共享机制,推动深科园(梧州)高新产业园区落地梧州。在深圳市成立了梧州驻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积极对接企业深化细化靶向招商。据不完全统计,全市50%的投资和37%的规上工业企业均来自大湾区。不锈钢、陶瓷等全产业链从广东转移到梧州,梧州成为全国不锈钢重要基地和“南国新陶都”。
全力服务大湾区市场。大湾区是梧州最重要的原材料供应和产品销售的大市场。梧州是大湾区农产品供应地和劳务输出地。梧州生产的不锈钢制品、金属新材料、瓷砖、石材等产品约70%供应到大湾区。每年有50多万人到粤港澳大湾区务工,占全市外出务工人数的六成左右。目前,全市建成供应深圳农产品示范基地13家、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6家,供深、供港或出口农产品基地11个,每年有2100万羽家禽、22万头生猪、6万吨新鲜瓜果蔬菜销往大湾区。新鲜的瓜果蔬菜、肥美的西江鱼早上采摘或捕捞,中午就能端上大湾区老百姓的餐桌。
畅通对接大湾区的交通网络。全市已有12条综合运输通道与广东相连,完成了西江航运干线贵港至梧州一级航道的疏浚工程,开通了梧州直抵广州、香港等地的“五定班轮”西江货运航线。当前,梧州正在积极推进柳梧铁路、南深铁路玉林至岑溪段,广宁经苍梧至昭平高速公路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西江是服务粤桂两地和大湾区产业、市场的大通道。2023年梧州港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8000万吨大关,近三年来港口货物吞吐量年均增长15.76%。今年1—8月梧州港口货物吞吐量达5009万吨,同比增长7.3%。长洲水利枢纽船闸过货量2023年达到了1.83亿吨,成为全国天然河流过货量最大的船闸。今年6月26日长洲水利枢纽船闸过货量超1亿吨,较2023年提前46天。这些数据说明粤桂之间的市场需求旺盛,两地产业更趋紧密。
筑牢西江绿色生态屏障。全市森林覆盖率67.08%,连续24年稳居广西第一位。广西全境937条河流,有784条均流入西江汇集梧州。近年来,梧州联合广东广州、佛山、珠海、肇庆、云浮和广西贵港等沿江城市创新打造“西江生态党建联盟”,以党建联建共建凝聚守护西江生态合力。2021年以来,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连续三年进入全国前二十名,粤桂两省(区)交界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连续九年保持Ⅱ类以上水质,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下一步,梧州将持续在产业对接、交通互联互通、文旅融合发展等领域发力,全面提升营商环境服务水平,努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战略腹地先行区,切实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