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社会法制

巴马: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为群众幸福加码

2024年09月23日15:38 |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小字号

夕阳西下,在巴马瑶族自治县坡月村足拉屯,“新巴马人”三三两两从住所出来,来到文化广场或打球、或散步、或下棋,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生活图景。

“这里风景美环境优,管理服务也越来越好,大家都很友善,我们住着也越来越舒心了。”在巴马生活了8年的山东退休职工范荣说,目前,有来自山东、陕西、四川、辽宁等20多个省份不同民族的“新巴马人”在足拉屯养生,与当地老百姓和谐相处。

近年来,巴马全面推行“网格化”社会治理模式,落实“一村一辅警”“一村一法律顾问”“一村一法官”等机制,切实推进“三官一律”进网格开展工作,充分发挥政法力量在网格中的法治宣传、隐患排查、矛盾化解等作用,推动网格治理法治化、政法服务基层化。

“我们把109个村(社区)划分为225个网格,配备了225名网格员,实现所有网格全覆盖。”巴马瑶族自治县党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莫锋介绍,目前,巴马派出42名法官、26名检察官、34名警官、14名律师下沉网格,定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矛盾纠纷化解、提供法律服务等工作,织密织牢乡村“法治网”。

近年来,巴马丰富的康养文旅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玩和居住。每年有近10万“候鸟人”在巴马康养旅居,成了“新巴马人”。

如何让他们乐享和谐的巴马康养生活?巴马采取“干群联动、力量联结、平台联通”的工作方法,在坡月景区建成全区首个康养景区法治服务驿站,通过微信群、热线电话、进村入户等方式采集信息,设置“候鸟人”反映诉求、咨询事项的“议事厅”,在“前沿阵地”化解矛盾、消除隐患。

一年来,巴马在康养核心区排查发现纠纷线索86条,“寿乡义警”巡防发现并处置旅游矛盾纠纷126件;景区法治服务驿站各平台共接报矛盾纠纷58件,处置率达100%。

同时,整合力量专兼结合“联手调”,创建“125”诉前调解工作团队,即一庭(法庭)、两所(派出所、司法所)、五会(旅游协会、消费者保护协会、村委会、“候鸟人”协会、“蓝色纽带”互助联合会),并邀请各行业德高望重且有基层工作经验的“银发党员”参与调解。2023年,共联调化解矛盾纠纷18件。

“为更好地服务群众,我们在推行网格治理的同时,探索‘网格化+信用体系+积分制’乡村治理新模式,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效能。”那桃乡党委副书记刘世丰介绍,该乡在民安村石湾屯开展试点的基础上,按照“服务为民、管理靠民、治理惠民”原则,构建“网格化+‘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积分制”管理模式,形成“党支部领导、多方参与、群众自治”的农村网格化管理服务新格局,跑出乡村治理“加速度”。

同时,将村级事务与村民利益紧密联系起来,让乡村治理由“任务命令”转为“激励引导”,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截至今年6月底,石湾屯村民共捐赠5.6万元参与村屯建设;积极参与“三清三拆”,共清理垃圾10余吨;屯内238户群众完成房屋外立面改造,人居环境得到改善。

莫锋表示,巴马政法系统将通过小网格治理体系建设,努力为寿乡群众提供优质的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服务,实现“化于未发、止于未诉”,进一步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潘剑 罗朝勇)

(责编:陈丽冰、许荩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